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沙棺TXT下载->沙棺

第206章 牛奶

作者:一土成二木        书名:沙棺        类型:恐怖灵异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或者,这个倒下的骷髅,在当年,与现在的自己一样,同样也是一位被困在其中的人。

    他与自己的经历相似,同样也来到了这个令人容易沮丧的位置,可惜他倒下了。

    王大林与他之间唯一的不同便是他还能坚强的活下来,还能坚持不断的走下去。

    王大林要彻底斩断这些负面情绪,而且也不会任由这种蝴蝶效应产生。

    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人忌惮蝴蝶效应?

    因为大家都是靠天吃饭的。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发源都离不开水源,无论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都离不开水对人类的影响。

    农民靠天吃饭,无论大旱还是水灾,都会让农民陷入到不可思议的损失之中。

    渔民更是如此,暴雨和风暴,都可能让人葬身大海,一命呜呼。

    自始至终,老百姓都很愿意相信天气预报。

    每天都要等候天气预报,然后对第二天的行程有所安排。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只有百分之三十。

    甚至还不足三成。

    这种预测的概率,低的令人可怕。

    所以才会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微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使长期天气预报具有不可预测性或不准确性。

    由此,便有了蝴蝶效应来解释这些问题。

    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是对于地球大气这个复杂系统进行观测计算与分析判断,它受到地球大气温度、湿度、压力诸多随时随地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想其综合效果的预测是难以精确无误的、蝴蝶效应是在所难免的。

    王大林很清楚,蝴蝶效应影响之下所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有些东西,你根本无法想象。

    传闻中,有一个农场主,他养了很多奶牛,每天都可以挤牛奶卖给很多个地方。

    但是有一天,整个国家的经济面临崩塌,突然大家都没钱了,没有人再去买他的牛奶。

    而且不仅仅是牛奶,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了。

    但是,这位农场主,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愿意将牛奶免费送给穷人喝。

    这件事情是真实的。

    美国畜牧业出现奶农大量倒奶现象,主要是在1929年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那时人民连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整个社会对于牛奶的需求大大下降,但牛奶供给却不变。

    在很多人眼中,牛奶都是奢侈品,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即使这价值降低了,同样也完全可以低价出售或者直接送人,而不是用最为令人费解的方式将其倒掉。

    殊不知,这也是市场规律以及人性发展规律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低价出售或许会给自己带来一部分利益,但你要知道,牛奶并非生产出来马上就能卖掉,还需要一定的加工、包装、运输等工序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需要成本的。

    在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奶农是无法承担这种复杂成本的,如果真的这样做下去,恐怕到最后,自己得到的钱还不够给工人付工资以及运输的钱。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供给,所以如果不倒掉牛奶,供需就无法平衡——牛奶供应过多,则会导致奶价下降,奶农的整体收益率会降低,当这个收益率为负的时候,奶农就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就必须将牛奶浪费掉。

    你真的以为这些人愿意将牛奶倒掉吗?

    他们也不舍得,可惜在市场的正常发展规律运作之下,他不得不去这样做。

    这是一个完整的市场发展体系,其内部也是诸多因素交相制约错综复杂,最终相应的蝴蝶效应也是在所难免的。

    市场基础条件下,每一步每一个举措对市场的影响都会随之扩大。

    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更何况,市场具有滞后性。

    比如,在这个时间段,猪肉的价格上涨,如果你想以此牟利,那就需要去养猪,可在你获得利益之前,你需要付出比以往数倍的代价来养猪,而且想要见到利益至少要等几个月的时间。

    市场对于时间的把握是很难的。

    若是等到几个月之后,猪肉的价格下降,而你所购买的猪仔以及饲料的价格却贵的惊人,最后除了付出劳动成本之外,连经济成本也入不敷出。

    终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境。

    王大林很清楚,有些东西,你不能用常规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是要从长远角度。

    如果牛奶真的送给了穷人,而且是免费的,无形之中将会给穷人一种假象,这牛奶的价值本身就是如此。

    即使以前它拥有很大的价值,而且以后也同样会具备很大的价值。

    可是,在这个时间段,对于整个大部分底层人员的影响是震荡的。

    当这些人感觉牛奶不再具有价值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失去购买的欲望。

    即使有一天,经济复苏了,农场主的奶农还能继续以此为生吗?

    他们虽然做了善事,同样也害了自己。

    所以,他们宁愿倒掉,从而维持市场的供应需求,维持收支平衡。

    因为总有人能够付得起钱购买。

    而且,只要坚持过这段困难的时间,一切都能恢复如常。

    他们依然可以靠着牛奶来生存,来赚取大量的利益。

    这才是生活发展的本质。

    当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接见孝理藏的案例,王大林从中也能得到深刻的思考。

    当这些普通人得到了免费的牛奶,而且习以为常,等到经济恢复,没有人再为之提供免费牛奶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应得的利益受到损失。

    这个时候,可能还会引起反抗以及暴乱。

    最终反而成了养虎为患。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