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夜幕下的哈尔滨TXT下载->夜幕下的哈尔滨

正文 11-15

作者:z        书名:夜幕下的哈尔滨        类型:玄幻魔法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11

    王一民已和塞上萧约好,五点多钟一同到卢运启家里去。日子已经定妥,要从今天晚上开始教卢运启的儿子国文。所以他四点多钟就回到住所。春天的四点钟,太阳还老高呢。他胡乱地吃了口饭,就坐在写字台前,把几张薄薄的白纸铺在一张报纸上,开始起草一份传单,想一边写着一边等塞上萧回来。

    这份传单是李汉超交给他的任务。人春以来,日寇出动了六个师团的日军和三万多人的伪军,对我通化、哈东、绥宁、汤原地区的游击队举行了一次“春季大讨伐”。“讨伐”刚一开始,即被我游击队迎头痛击,打得落花流水,现已以失败而告终。我们的游击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反而更加壮大起来。

    满洲省委要把这胜利消息传给城乡人民,号召一切反日力量都要团结一致,反对共同的敌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王一民在薄纸上写着比蝇头小楷还小的字,字虽小,他却写得很有力量,每一笔都凝结着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怒火。他正在激动地写着,忽听外面一阵笑语喧哗,人声、脚步声冲着他的屋前响来。接着外屋的门打开了,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嬉笑声直达他的屋内。

    王一民飞快地把未写完的传单叠成一个小方块,一哈腰塞进坐椅下面的两层板里,又把没写字的白纸往旁边一移,下面便露出当天的《北方日报》。

    当外屋门一开的时候,他就知道是塞上萧回来了,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有开暗锁的钥匙。塞上萧回来得这么早是在预料之中的,可是没料到他会领来这么一帮男男女女。这还怎么一同上卢家去呢?难道他忘了要办的事吗?真是文人无行啊!

    王一民侧耳细听,认定塞上萧领来的又是北方剧团的那帮演员。自从他把那本《茫茫夜》交给北方剧团排演以来,就和这个剧团分不开了。王一民知道他是迷上那位漂亮女主角柳絮影了。他特意为她加写了不少戏,把《茫茫夜》中的女主人公写得艳丽如牡丹,高洁似梅花,天上难找,地下无双,真是把从王尔德那里学来的全部技巧都用上了。柳絮影也特别喜欢这个角色,排演场内外十分用功,但对塞上萧没有什么更多的表示,不即不离,好像根本不知道他为她花费了多么大的苦心,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塞上萧曾长吁短叹地向王一民表露过自己的苦闷。他说这个柳絮影简直像个谜一样在他眼前闪动着。那次后台一瞥中留下的印象,一直深深地留在他的脑子里。

    她好像是对谁都那样,不冷不热,不即不离,真像她那名字一样:柳絮影。柳絮随风飘荡,这里站一站,那里停一停,对谁似有意,对谁又无情。可是也不尽如此,她对那些像苍蝇一样追逐她的权贵阔少之流就十分冷淡,她公开拒绝过大汉奸伪军政部大臣、参议府议长张景惠干儿子的邀请;曾当着大家的面使滨江警备司令部李司令的大少爷下不来台;还敢从哈尔滨市长、日满协和会事务长吕荣寰的筵席上退场;据说她还打过一个对她动手脚的警佐的嘴巴子,致使一些警察特务也不敢对她轻举妄动了。她会巧妙地运用她在社会上的声誉,以及那些权贵中间的矛盾,使自己从危机四伏的缝隙中钻出来。所有这一切,塞上萧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使他不断地生出一些幻想。这幻想有时眼看要变成现实,有时又化为泡影,这就使塞上萧更加难熬了。每逢柳絮影和剧团演员到塞上萧宿舍来玩的时候,幻想就展开了翅膀,塞上萧会变得像孩子在新玩具面前一样高兴,像百米运动员在起跑线上那样兴奋。

    mpanel(1);今天,柳絮影又来了,塞上萧能从那起跑线上退下来吗?王一民很了解塞上萧,这是根本做不到的。

    外屋地里,有几个男女在吵嚷着,不知在做什么事情。王一民真怕他们闯进来,那就什么也不能于了。这些演员因为来的次数多了,和王一民也熟悉了,有时就跑到他屋子里闹一阵子。那位名演员柳絮影还向王一民请教过有关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王一民给她讲的时候,她静静地听着,有时忽闪几下眼睛,像是要提问题。王一民有教学经验,看出来她不是摆出一副好学的样子给人看,而是真的听进去了。

    王一民觉得有些奇怪:这朵柳絮还有研究学问的心思?

    外屋地里的吵嚷声音越来越大,他们好像在做菜。一遇上这种事,多半宿也别想消停。王一民紧锁双眉望着自己的屋门,屋门没有插上。他回来的时候整所房子都没人,便没有插门。他这样做也是有意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背人的事情。但没想到今天却带来麻烦……王一民正在想着心事的时候,突然从外屋传来一声女人的尖叫,王一民惊得一抖。接着,他的屋门被猛一下子撞开了,一个黄头发的女人,举着两只手,大瞪着两只惊恐的黑眼睛,一边尖叫着,一边倒退着跑进来。紧跟着她跑进来的是一只白色的鸭子,鸭子脑袋没有了,鲜血从脖腔子里往外冒,它扑扇着翅膀,步履蹒跚地往前走……这样顽强的生命力,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真可以使人类自愧弗如了。连那盖世无双的楚霸王在乌江自刎时,也只是用宝刀往脖子上一抹,就栽倒在尘埃上,呜呼哀哉了。

    鸭子照直往前走着,鲜血滴到地板上,黄发女人身子紧贴在对着屋门的墙上,鸭子一直照她走去。在这方面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无头鸭子可以走挺远,多半是头撞在墙上才能倒下。王一民一看鸭子要撞到黄发女人那娇嫩的天蓝色旗袍上了,鲜血就要喷上去,忙站起身推开椅子往前冲,打算按住鸭子。大概椅子的响声把吓得痴呆的黄发女人唤醒了。她一侧身,也向王一民这边扑来,两人正好顶头碰在一起,这位黄发女人竟毫不客气地一头扑到王一民怀里,使王一民措手不及,目瞪口呆……

    这时,一个将近三十岁的男人撵了进来,“他手里举着一把菜刀,刀上沾着鸭毛和血迹,连他那刀条脸上都溅上了血点子。他后面还跟着一个大个子外国人和瘦长的塞上萧,再往后进来的就是那位柳絮影了。

    王一民万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急得面红耳赤,连忙一闪身,将那黄发女人往外一推……坏了!那黄发女人没有思想准备,趔趄着抢前几步,便摔倒在地板上。

    这时鸭子也撞倒在墙根下,后跟进来的几个人止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王一民涨红着脸站在那里,望着跌倒在地的黄发女人说:“对不起,快请起来,快请起来……”

    黄发女人在哄笑声中爬起来。她那天蓝色旗袍的下大襟被扯开,寸半高的领子开了线,一只高跟鞋也摔得老远。这副狼狈相,使屋里人又大笑起来。

    黄发女人自己低头看看,也忍不住笑起来。这时那位外国大个子男人,忙小跑着过去拣起甩在一旁的高跟鞋,送到黄发女人脚下。

    黄发女人叫刘别玉兰,是个混血儿。她的父亲是中国人,叫刘洪福,母亲是俄国人,叫别拉斯卡娃。她为了突出自己的特点取了个名字叫刘别玉兰。这样的混血儿在当时的哈尔滨是比较多的。他们多数很漂亮,就像这位刘别玉兰这样。她把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优点都集中于一身,皮肤是白的,眼珠却是黑的,睫毛长长的,嘴唇红红的,而最好看的是鼻子,长得不大不小,不肥不瘦,比西方人的小,比东方人的大,谁看着都顺眼。而且在直直的鼻梁下边,还有一点非常协调的小弯,这就更增加了她的妩媚。

    那位过来给他拣高跟鞋的外国人,是个白俄,刘别玉兰的第三任丈夫,叫谢捷尔斯克。他在北方剧团里搞舞台美术设计,有时根据需要,也客串登台。每逢这时他就可以多捞一笔外快,戏如果叫座,他就能多分到一些戏票,等于赚了双份工资。

    但无论赚多少钱,都不够他半月花的,这个沙俄伯爵的孙子,宫廷画家的儿子,从小享受惯了。

    还有那位拿着菜刀跑进来的刀条脸的男人,他叫何一萍,是北方剧团的反派演员。当时上海有一位专演反面人物的电影演员王献斋,正红得发紫,大受观众欢迎。

    何一萍因为长得和王献斋差不多,都是刀条脸,就拼命地模仿人家,靠着他的一点鬼聪明,居然学得很像,这样观众也就喜欢上他了,管他叫北方王献斋。他也洋洋得意地以此自居。由于他拥有一群观众,也成了北方剧团的主要演员。他自认为可以在柳絮影面前献点殷勤,取得她的欢心,进而占有她。但柳絮影一点也没把他看在眼里。他俩在戏里总是搭配成对立的双方,用儿童看戏的归类法,就是柳絮影演好人,何一萍演坏蛋。当好人受坏蛋威逼的时候,柳絮影经常要打何一萍的嘴巴,正像我们在戏里常看见的那种场面一样:受侮辱的年轻女人愤怒了,抡起手臂,狠狠地向欺凌她的男人打去。这种打本来是假的:女的将手一抢的时候,男的也忙抬手,表示要捂自己的脸。就在这一抢一抬的刹那,两只手接触在一块了,随着这一触而过的瞬间,发出了啪的清脆响声,然后女的手顺着男的脸腮飞过,男的手捂在自己的脸上,打好了看不大清楚是假的,打不好观众就要笑,破坏了剧情,而往往是打不好的时候多。但柳絮影打何一萍,每次效果都很强烈,响声清脆,表演逼真。

    不,用逼真这个词来形容是不准确的,因为她是真揍啊!有时卸完装,何一萍的腮帮子还能看见手指印子,但他却表现得毫不在乎,他说:“为了艺术的真实,效果的强烈,这一巴掌算什么,捅一刀我也能受得住,为艺术可以牺牲一切嘛。”

    遇到这时候,柳絮影就笑着加上一句:“好,说不定多咱我就捅你这个坏蛋一刀,看你能不能受得住。”

    何一萍一听,马上就会把脖领子扣一解,双手扒着衣领往两边一分,露出胸脯子说:“好,现在就捅,这里面是红彤彤的心,这颗心早就属于你了,请你把它拿去吧。”

    这时柳絮影就会一皱眉说:“一边去吧,还红彤彤的心呢,黑得都快烂了,有味了!”说完就会转身走开了。

    对这些行动和细节,塞上萧是最敏感了,他特别讨厌这个何一萍。有时回到宿舍就忍不住和王一民叨咕叨咕,王一民也就知道了。

    屋里的人还在笑着,王一民也跟着笑起来。

    刘别玉兰正翘起一只脚来穿高跟鞋,站不住,要倒,柳絮影忙跑过去扶住她,就在这一倒一扶当中,旗袍大襟又扯开了一些。三十年代初期的旗袍都长得拖到脚面子上,小开襟,瘦得紧裹在身上,裹得曲线毕露,走路不敢迈大步,行止坐卧都得加小心,不然就要扯开线。今天刘别玉兰这旗袍开襟一直扯到膝盖以上,像六十年代那种大开襟的旗袍了。

    柳絮影一边扶着刘别玉兰穿鞋一边笑着说:“也没见你这么胆小,让一只死鸭子吓成这样,往人家王先生屋里跑,还往人家……”说到这里她不说了,闪动着大眼睛向王一民看了一眼。

    “哎,这可不能怪玉兰胆小,实在是这鸭子太‘格路’了。”拿着刀的何一萍说,“我按着鸭脖子一刀砍下去,脑袋掉了,我以为完事大吉了,哪知道这手一松,它两膀一扑打,忽忽悠悠就站起来了。不要说玉兰,连我都吓愣啦。”

    “你们不知道啊!”刘别玉兰摩挲着手说,“从昨天到今晚我不断地看着血,血把我吓怕了。昨天中午,我从巴拉斯影院出来,正走到新城大街拐角的地方,忽然一辆日本军用汽车横冲直撞地开过来,马路上的人都往两旁躲。这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拉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一见汽车开过来慌了神,小孩拽老太太往东跑,老太太拽小孩往西躲,就在这一老一少一神一拽的工夫,汽车嚎叫着,一点也没减速地从老太太和小孩身上直冲过去。两个车轮底下一边一个,汽车却像没事一样,一溜烟尘地跑了。马路上留下一老一小两具尸首,鲜血顺着老太太的嘴里、眼睛里。鼻孔里往出冒,孩子的脑袋完全压扁了,一片血肉模糊。我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敢看了,直觉全身汗毛都往起竖,腿都有点站不住了。我坐上一辆人力车回到家里,饭也没吃下去,躺在床上一闭眼睛就看见老太太流着血的脸,小女孩血肉模糊地躺在血泊里。今天一整天我脑子里还都是这玩意儿。方才那鸭子脖腔子里冒着血,晃晃悠悠地奔着我来了。我忽然觉着好像那屈死的老太太阴魂不散,附在鸭子身上了。可不,那老太太满头白发,这鸭子也是白的,可真备不住……”

    “行啦,别胡说八道了!”柳絮影忙止住她说,“明个让谢结尔斯克领你上索菲亚大教堂祷告祷告去吧。”

    “对,对。”谢捷尔斯克忙点着头说,“明天咱们早点起来,去参加早弥撒。”

    他说一口很标准的中国话,在舞台上人家往往以为他是中国人化装成外国人的。

    “还明天呢,今天我怎么办?”刘别玉兰一指旗袍大襟说,“就这样我怎么回家?”刘别玉兰中俄两国话都会说,但在中国人面前,她和她丈夫都说中国话。

    “好,我这就给你取去。”谢捷尔斯克说完就往外走。

    “哎,快点回来。”塞上萧对着他的背影说,“还等着吃你的拿手菜奶油火腿呢。”

    “你多余嘱咐他,”刘别玉兰说,“他会比兔子跑得还快,这有好吃的呀。”

    “主要还是因为有你在这儿。”何一萍从旁插了一句话。

    “还多嘴多舌的,连鸭子都杀不好。”刘别玉兰一指地板上的鲜血和死鸭子说,“看给人家王先生祸害的!”

    “好,我来打扫。”何一萍忙过去提起鸭子,往外屋走去。

    “不用,我自己来。”王一民紧跟了出去。

    塞上萧和刘别玉兰也跟着走出去了。屋里只剩下柳絮影一个人,翻着写字台上的报纸。

    王一民提着拖布走进来。

    柳絮影笑着说:“王老师,真对不起……”

    王一民一摆手说:“我早就声明过,不能管我叫王老师,人之患好为人师。你这名演员要管我叫王老师,我也得管你叫柳老师了。”

    柳絮影笑得前仰后合地说:“你管我叫柳老师——真有意思,活了二十五年第一次有人管我叫老师,而且是您这样有学问的人。”

    “你当然可以做我的老师,例如在表演方面。”

    “您也要演戏?!”

    “我们不是都在舞台上吗?从前不是有人说人生就是个大舞台吗?学会表演,在这人生舞台上是会有用处的。”

    后面这句话倒是王一民的心里话。一个地下工作者,对党对同志是越真越好,对敌人对坏蛋是越假越好。因此他对柳絮影讲时就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认真的神气,这使柳絮影也有些半信半疑了。她眨着大眼睛说:“您说的是真的?”

    王一民点点头。

    柳絮影那黑溜溜的眼珠紧盯着王一民看了一会,忽然又扑一声笑了,她摇着头说:“我不信,您连我们的戏都没有看过,还学表演呢?”

    “过去一直没有机会。”

    “过几天就演老塞的《茫茫夜》,我请您去看。”

    王一民刚要表示感谢,忽然有一个人从外边接上说:“哎呀!受到絮影的亲自邀请,这可是光荣之至的事!”

    伴着话语走进来的塞上萧,手里端着两只精制的西式瓷杯,每只杯里都有个闪着亮光的小勺。他先放在柳絮影面前一盏说:“这是你爱喝的巴西蔻蔻,很浓的。”

    说完,又送给王一民一碗说:“絮影从来不亲自请人看她演的戏,你这是我第一次遇见。”

    王一民忙放下手中的拖布,接过杯。方要说话,柳絮影却接过去说道:“学生请老师看自己演的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王一民笑指着柳絮影说:“你又来了!”

    “这可是絮影的真心话。”塞上萧正经地说,“昨天她对我说,你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真能讲出一个仙境来,大有‘熊咆龙吟’之声,‘丘峦崩摧’之势……”

    塞上萧越说王一民眼睛瞪得越大,这时忍不住地高声说道:“这可真是怪事!

    我多咱给柳小姐讲过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呢?简直是你胡编出来的!”

    “我!……”塞上萧愣住了,忙转过头去看柳絮影。

    柳絮影笑盈盈地看着这两个睁着惊疑的眼睛的人,停了一下点点头说:“不错,这话是我当老塞说的。”

    “说听我讲过?”王一民问。

    “嗯。”柳絮影点点头说,“当时有一点没说清楚。我不是直接听您讲的,是由别人向我转述的。”她稍停了一下接着向王一民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是五天前在课堂上讲的。”

    “这倒对。”王一民说,“可是你是听谁说的呢?莫不是我那班学生有和你……

    ……”

    “这您就不用问了,反正我在您那课堂上安了个传声筒,您每堂课我都能听见,所以我管您叫老师是理所当然的。”

    “你这传声筒是谁?”

    柳絮影笑着摇了摇头,狡黠地眨眨眼睛说:“无可奉告。”

    王一民这时忽然联想起罗世诚找到他的住处,“并且在他墙上找已经不见的宝剑的情景,他把他们俩一下子联系到一块了。他不由得又仔细看了一眼柳絮影,真的,她那眉眼之间,竟有些和罗世诚相似之处。但是他俩一个姓柳一个姓罗,而且又都对这问题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这是为什么呢?王一民越想越可疑,不由得又打量起柳絮影来。而这位演员却一直笑盈盈地,坦荡荡地看着他,屋里一时之间倒变得静悄悄的,只听外屋地里一阵笑语声。那是何一萍和刘别玉兰在调笑。

    塞上萧为打破这沉寂,忙找了一个话题说:“哎,絮影,你不是说要向一民请教一下《白雪遗音》吗?这不正是时候。”

    王一民一听忙摇着头对塞上萧说:“在你面前讲《白雪遗音》,这不是圣人面前卖字吗?我倒是想听你这作家讲讲,我也长长见闻。”

    “你多咱听我讲过课?”

    “不算讲课,就算闲聊吧。”

    “哎呀!拉倒吧。”柳絮影摆着手说,“你们俩推来推去,谁也讲不成。我看这样吧,王老师没看过我演戏,我就给您念两段《白雪遗音》听听吧。”

    “好!”塞上萧马上兴奋地鼓起掌来,回头对王一民说,“这又是听个第一次!

    絮影还从来没主动提出过给谁朗诵诗歌呢,除非逼到头上。”

    “对老师就应该主动嘛。何况我还特别喜欢《白雪道音》里那些民歌呢,尽管有人骂那是下里巴人的粗俗小调,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甚至还有人说那是不堪人耳的淫词秽语,这些我都不管。我主要是喜欢那里面真挚的感情,动人的絮语。我们演员演戏是假的,但感情却是要真的。所以我就特别喜欢这充满真实感情的诗歌。下面我念两首,请老师指点。

    柳絮影说完就从靠背椅子上站起来,‘她一只手扶在椅背上,一只手放在胸前,头慢慢地仰起来。她今天穿了一身黑毛料的连衣裙,墨黑的圆口衣领衬着雪白的颈项,黑白分明之中显出一股正气。她稍微酝酿了一下感情,就开口朗诵道:喜只喜的今宵夜,怕只怕的明日离别。

    离别后,相逢不知哪一夜?

    听了听鼓打三更交半夜,月照纱窗,影儿西斜;恨不能双手托住天边月!

    怨老天,为何闰月不闰夜?!

    怕的是那宾鸿到,怕的是那深夜品萧,怕的是檐前铁马当嘟嘟的闹,怕的是一轮明月当空照,怕的是那夜撞金钟在梦儿里敲,怕的是孤眠人对孤灯照,孤眠人最怕那离别凄凉调。

    她念完了,屋子里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外屋也没有了声音,那两个男女,可能回到塞上萧的屋子里去了。

    王一民和塞上萧都一动不动地看着柳絮影,他们只觉得那轻轻的絮语还在耳边绕,那深沉的感情直往心头流。两人真正进入了艺术享受的境地。在艺术上最受感染的时候往往不是拍手叫好,而是默默无言。

    倒是柳絮影先打破了沉寂,她微笑着说:“老师们,学生献丑了。”

    王一民点点头,轻轻地说了句:“真是名不虚传!今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

    塞上萧眼睛兴奋得直放光,他不住地点着头说:“太动人了!太动人了!我还是第一次听你朗诵这《白雪遗音》。老实说,从前我对民歌并不是那么欣赏,今天听你一读,我的观感彻底变了。像这样没有虚饰,没有造作,完全从真实的情感中流出来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才是最美的诗,拿这样的诗去比我从前写的有些诗,真都使我羞愧无地了。”

    王一民点点头说:“说得对!应当给近代民歌以应有的地位。我们只知道重视最古老的民歌《国风》,而鄙弃近代的民歌,这是不公道的。”

    柳絮影说:“我演娜拉的时候,读了些易卜生的著作,易卜生说:”民歌不是由一个人写的,它是全人类诗的能力的总和,它是人类诗的天赋的总和。‘我是崇拜易卜生的,因此我就更爱民歌了。““只有爱它,才能更好地表现它。”塞上萧瘦削的脸上放着红光,他更加兴奋地说:“我提议,一会喝酒的时候,你给大家再念两首。”

    这一句话,立刻把和谐的气氛破坏了。微笑从柳絮影脸上飞走了,两条细细的长眉连成了一字,她哼了一声说:“对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我从来不把艺术变成餐桌上的小菜。而且这样的诗我只能念给懂得文学的人听,因为他们真正能听得懂。

    不错,这诗是任何人都能听明白的,但明白和真正听懂是两回事。有些自己心里就肮脏的下流坯,听了这诗就会往下流地方想,反过头来还说你不干净,世上这样的人到处都有。”

    王一民听着点了点头,他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个一般的女演员,她有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真像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塞上萧也忙点着头说:“好,好,你说得对,我一时的高兴,亵读了艺术,你怎罚我怎领吧。”

    “我罚你一会儿在饭桌上敬王老师一大杯。”柳絮影笑指王一民说。

    “行,你要高兴我还可以替你陪上一杯。”

    “不,”柳絮影摇着头说,“你别看我从不喝酒,王老师这一杯我要亲自陪!”

    “哎呀!又是一个奇迹!”塞上萧一拍手,对王一民说,“从来不喝酒的人要破例了,这起码要轰动全剧团了。”

    “谢谢柳小姐。”王一民向柳絮影点点头说,“今天本应奉陪,可是我还有事要出去一下……”

    没等王一民说完,塞上萧忙接着问道:“不就是去卢家吗?”

    “原先是想和你同去卢家,可是现在你有客人了,我就想出去办点别的事。”

    “不,不。”塞上萧急摇着头说,“已经和人家说定了,今天一定得去,我挂个电话,让卢老打发车来接咱们。”

    “那你这客人……”

    “客人先等着咱们,光那只鸭子就得炖两个小时,回来吃管保来得及。今天先见见面,也不一定讲课嘛。”

    “对,我们等着。”柳絮影插进来说。

    “好。”塞上萧兴高采烈地说,“回来的时候咱们再到老独一处,看看有没有香糟**、水晶鸭、卤烤黄羊肉、松仁小肚和絮影爱吃的糖酥核桃仁。”

    柳絮影忍不住笑着说:“你这是要开饭馆呀!”

    说得三人都笑起来。

    12

    王一民和塞上萧坐着卢运启的小汽车,在黄昏中向道里驶去。小汽车是尼格来维兄弟汽车公司出售的最新式奈喜牌卧车,长方形的车体,软软的靠垫,坐上去很舒服。卢运启原先坐的是镶铜边的大马车,小汽车是新近才买的。现在是大马车和小汽车交替着使用,什么时候该出什么车他心中自有安排。例如今天去接的是两位年纪比较轻的现代人物,自然要派小汽车了。如果换上一位前朝遗老,那就当然要派大马车了。

    卢运启住在道里炮队街北头一所幽静的宅院里。这个炮队街里的住户有一半是白俄,建筑也是中俄参半。当年沙俄帝国才开始修筑中东铁路的时候,就把总指挥机关“铁路总公司”设在还没成为城市的哈尔滨,接着就开进来大批侵略军队,其中有一队炮兵就驻在炮队街这一带。于是这里就变成了老毛子炮兵兵营,从早到晚人喊马叫,炮车隆隆,炮队街的名字也就随之而诞生了。它是和沙俄帝国的侵略罪行紧紧相连的。

    王一民和塞上萧坐的小汽车,一直开到卢运启家的大门前。门灯已经亮了,柔和的光线照着深绿色的大门,一块乳白色的牌子,挂在高大的水泥门框上,上写“卢宅”二字。左边大门扇上挖了一个小门。如今大门和小门都紧闭着,司机按了一下喇叭后,大门呀的一声开了,汽车徐徐地驶进院中。引起王一民注意的是:大门两旁竟站着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白一黄两个完全不同的老头儿。小而瘦的老头穿着对襟的白色中国便服,头上戴着帽子,嘴上留着两络长髯,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老人。大而胖的老头穿着一身深绿色厚呢子制服,衣袖和裤腿上绣着红道,高高的衣领上盘了好几条金线,四个衣服兜上也镶着金边,一排黄铜扣子擦得锃亮,深绿色的大盖帽子上也缀着金线和红道。一张宽大的脸盘子上突出一个肥大的鼻子头,一双深陷的黄眼珠上面是一寸多长的黄眼眉,两撇浓密得像毛刷子一样的黄胡子从两端向上卷起,脚下登了一双闪光的黑皮鞋。这身穿戴,这副仪表,说他是大俄罗斯帝国的将军也完全有人相信。可是如今正和那位中国老人一样,毕恭毕敬地站在大门旁,向着开进来的小汽车微微鞠着躬。本来像这样的白俄在那时的哈尔滨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多是站在外国人经营的大商店、大旅馆、大饭店的玻璃门后,专管拉门。见着衣着华丽的人前来,忙彬彬有礼地拉开双门,躬身请进;见着衣履平常的人推门,便不理不睬,任你自己走人;如果遇见衣服褴楼的想要进门,便双手一伸,把你推将出去。在那个时代,衣服就是身份证,通行卡,甚至可以成为进攻和防御的武器。难怪果戈理把一个小官吏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写得为一件外套断送了性命。

    对这些,王一民本来都是熟知的,用不着奇怪。但是使他想不到的是在这位老名士卢运启家的大门旁,竟然也站着这样一个外国洋人。所不同的是还有一位中国老人和他平分秋色,共管双门,这大概也和卢家的车辆一样,是中西合办,各有妙用吧。

    车开进了大门,向前徐徐驶去。王一民向院内环视了一下,在朦胧的夜色里只见假山石掩映在树木中,一座凉亭隐约可见,凉亭下似乎还有一池春水,在白光里闪着涟漪。想不到在这拥挤的街道里还有这样幽静的所在,金钱和权势可以创造奇迹,闹市里也会出现别有洞天的去处。

    mpanel(1);车停在一座深灰色的俄式楼房前边,楼房虽然只有两层,却显得很高,很有气魄,大块花岗石的墙根,粗壮的半圆形水泥柱脚,雕花的窗口,用铁皮包成的穹隆式的圆圆的楼顶,都显示出俄罗斯化的巴洛克建筑特点。这时楼里的窗帘已经垂下,隐隐地透出一线线灯光。

    塞上萧引王一民下了汽车。

    楼门开了,一个年轻的,梳着一条大辩的女佣人站在门旁。她穿着一件天蓝色上衣,高领子、宽袖口、圆衣襟,下边是深蓝色的肥腿裤子,裤腿散着,脚下是双紫色缎鞋。这身穿戴,比街面上的年轻妇女至少落后了十年,但却颇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个年轻女人长得不算漂亮,但却端端正正,仪态大方。这时她微笑着向塞上萧和王一民鞠了一躬说:“萧先生,老爷正在客厅里会客,他请你们二位在楼上小书房里等他。”

    塞上萧点点头,说了声“好”,就领着王一民向楼内走去。

    一进楼门,是间比较宽敞的堂屋地,左右一边两个门,周围墙上木制的墙围子,高与人齐。在左侧墙上挂着一张苦瓜和尚道济的山水画,画得意境苍莽,景象蓬勃,很有气势。画旁是一副对联,上写:人品若山极崇敬情怀与水同清幽对联上款写启翁世大人补壁,下款写晚生青萍涂鸦。王一民知道这青萍也是他们吉林的一个名士,字是学唐代书法家李偯的,下笔纵横,意态动人,真是自成一家了。

    屋的正面是通二楼的折回式楼梯,黑漆的楼梯扶手,厚厚的紫红色地毯,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塞上萧和王一民上了二楼。跟在他们身后的女佣人忙抢前走了几步,拉开东面一扇屋门,躬立门旁,微笑着请他们进去。

    王一民随着塞上萧迈进屋门,只觉一阵幽香之气扑鼻而来。屋里紫色的窗帘整齐地垂下来,枝形吊灯从屋顶上投下柔和的灯光,一张古色古香紫檀雕花条几横在窗前,一端摆着一个一尺多高的乾隆官窑青花瓷瓶,里面插着一束盛开的丁香花;另一端置一青铜古鼎,一缕淡淡的青烟正从里面袅袅上升。挨着古鼎摆着玉石笔筒,里面插满了大小提斗和毛笔。四张镶着大理石的铁梨木太师椅分别摆在条几两旁,一套宽大的皮沙发摆在一排高大的书架旁,书架里摆满了线装书。

    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八大山人朱耷的水墨画,以苍浑的笔触,深郁的气氛,画出一幅荒凉寂寞,杏无人烟的图景。画旁挂着何绍基写的陆放翁的诗句: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门上又悬了四个大字:立身惟清。字写得劲健,纵横自然,体势一笔而成,真是堪称大家了。下面题着“运启”二字,是屋主人自己的手笔。王一民看着不由得点了点头,这手好字真是名不虚传了。

    这时,门轻轻地开了,一个女佣人迈着轻盈的碎步,端着盖碗茶进来了。她走在地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行动轻捷得像只猫。开始,王一民以为还是方才那一个,但注意一看,不是,换了。这个比方才那个年纪小点,长得眉清目秀,容光照人,只是因为她的穿着打扮,和方才那个一模一样,才使王一民几乎认错了。

    等女佣人放好茶,退出去以后,王一民笑着对塞上萧说:“他家的佣人都穿统一的制服吗?”

    塞上萧笑着说:“卢老颇愿在这上花心思。初次来的时候我也觉着奇怪,后来听我叔叔说,卢老有四个年轻女佣人,都是粗通文墨的姑娘。他经常给她们讲讲诗词歌赋,教她们待人接物,出人进退的礼仪。她们的服装不但是一样的,而且常常更换。经常穿的就是现在我们看见的这种样式。可是那次他在黑龙江省长的任上宴请驻哈尔滨二十一国领事时,竟给这四个姑娘穿上了白色的连衣裙,一条大辫子变成了两条,圆口缎鞋也变成了高跟鞋……”

    王一民听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说:“那习惯吗?别穿不好在外国人面前跌倒了。”

    “早练好了。让她们穿着四寸高的高跟鞋赛跑都没问题,要是兴女的踩高跷,她们四个都不用练。”

    “你真能玄。”

    “是真的,我叔叔说当时都传遍了哈尔滨,成了新闻了。”

    “通过办报的一说,自然成为新闻了。”

    “这话要让我叔叔那些办报的听见,会对你大兴问罪之师的,说不定还会给你编上一条,登在报上呢。

    “那我反倒可以出名了。”

    两人说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方才那个女佣人又端着一盘咖啡酒糖和一盘奶油点心走进来,轻轻地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

    塞上萧这时向她问道:“卢老会的是什么客人?”

    “名片上写的是省参事官秘书室的。”

    塞上萧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扒开一块酒糖,塞在嘴里。王一民一听却心中一动,便接着话茬问道:“是卢老的熟朋友吗?”

    “不是。”姑娘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老爷拿到名片后,想了一会儿才让请到客厅里接见的。”

    姑娘说完退了出去。

    塞上萧递给王一民一块酒糖说:“吃吧,肚子有点空了。一会儿见见面就走吧。

    家里一帮人等着呢。

    “你要着忙就先回去,初次见面我怎么好抽身就走呢。”王一民一边说一边盘算着方才女佣人说的那不速之客。

    “不行,我非把你拉走不可。”塞上萧一拍王一民的手说,“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从前在北平住学生公寓的时候,我经常去找李汉超下饭馆,每次我都能把他拖走,无论他有什么理由也拗不过我,在这上我可有办法了。

    “我和汉超可不一样。

    “我看差不多。都像苦行僧。你都快三十岁了,不谈恋爱不结婚。他呢,更不像话,那么好的夫人,扔下就跑了。闹得石玉芳逢人就打听,见人就问,好几个月前还给我来过信呢,真是太不像话了!我要能见着他,非得狠狠地熊他一顿不可!

    “你不了解,人各有志呀!”

    “我知道你们那个志!是为你们那个主义……”

    “别又胡说八道!”王一民见他还要说下去,忙止住他说。

    “好,好,我不说了。”

    塞上萧又拿起一块酒糖,塞在嘴里,咂了两口,又忍不住地说道:“从小就在一块,你们走的哪条道,我不用看,闭着眼睛,听声儿也听明白了。我佩服你们,敬重你们,虽然我自己不想于,而且也于不来,但是我同情、支持你们,你们也应该相信我,别看我平常马马虎虎,可是到什么时候我也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我塞上萧是有良心的……”

    塞上萧越说越有些激动了,王一民忙又拦住他说:“你这扯哪去了,谁表示过不相信你呢?”

    “相信为什么有的事始终不告诉我?”塞上萧脸都有些红了。

    王一民也有些紧张了。他不知道塞上萧指的是什么,他自己从来没向塞上萧透露过任何有关党的情况,而且也避讳谈这个问题。他们住在一起,来往一条街道,出人一个房门,天长日久,有没有被他发现什么呢?王一民想到这里,禁不住问道:“你指什么?”

    “李汉超的去向,他在什么地方?”塞上萧脱口而出地说,‘我敢断言,你是完全清楚的。可是我问你多少次你就是不告诉我,你们怕什么?怕我把他吃了?怕我上日寇、汉奸那儿去告密?“塞上萧一边说着一边喘着粗气。王一民一听原是这个问题,反倒松了一口气。

    他见塞上萧那气哼哼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正当他要回答塞上萧的时候,从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还有老年人的咳嗽声。王一民忙对塞上萧摆了摆手,塞上萧也向屋门望去。

    屋门开了,首先进来的是引他们上楼的那个姑娘,她推开门后,便端端正正地侍立在门旁,接着就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随着笑声,进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他个儿不高,长瓜脸,六十多岁,脸上皱纹不多,长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双还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边有着明显的鹰钩,薄薄的嘴唇护着一口整齐的白牙。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牙齿这样完整也是不多见的。他面孔红润,身板溜直,两撇修整得很好看的花白胡须,配着那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花白头发。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他养生有术,保养得体。他上身穿着深灰色串绸对襟小褂,下身却是藏青色的西服裤子,法国派力斯毛料,裤线笔直。脚下是皮底中国布鞋。

    他身后跟着那个方才进出捧茶的明眸皓齿的漂亮姑娘。她手里托着一个雕花银盘,里面放一盏盖碗,一个擦得锃亮的白钢水烟袋。

    他进门后先站在门前,双手抱拳,对着王一民和塞上萧拱了拱手说:“实在抱歉,不但没有远迎,还让二位久候了。”说完,没等塞上萧介绍,他就对王一民说道:“这位就是一民世兄吧,令尊大人当年的丰采都汇集于世兄身上了,看到你真是如逢故人一般。”

    他一进来的时候,王一民和塞上萧就都起身离座相迎了。这时王一民微微鞠了一躬说:“早就想过府拜望老伯,只怕扰您清静,不敢造次。”

    “哪里,哪里。”卢运启一伸双手,一边一个拉住王一民和塞上萧说,“快请坐,快请坐!”

    卢运启拉二人坐在皮沙发上。那个托着银盘的姑娘轻快地走过来,把盖碗和水烟袋放在卢运启面前。

    卢运启一看摆在王、塞面前的也是同样盖碗,忽然一皱眉说:“哎,怎么给他们二位也斟这种清茶呢。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喝外国饮料,尤其像塞上萧先生这样知名的作家。快,煮两杯咖啡来,要浓浓的。”这时他又对塞上萧一笑,说,“我看了你新近的大作《茫茫夜》,那里说‘人生需要不断的刺激’,还说‘刺激是一种推动力’。我现在就给你们加一点推动力。”

    说到这里他又大笑起来。随着他的笑声,两个姑娘都轻轻地退了出去。

    等他笑声住了以后,塞上萧摆摆手说:“我那都是胡说八道,让卢老这样满腹经纶的老前辈见笑了。”

    “哪里的话,我还是喜欢看看白话文的,你没看我都能记住你那有创见的警句了吗。何况人要顺乎潮流。所以我就主张我那个不成器的犬子多作白话文。我不是让他拿给你几篇看看吗?”

    “我看过了。”塞上萧点点头说,“大公子还是很有才华的。”

    “哪有什么才华。我看是胡言乱语,功底太差。我是主张作白话文也要有文言文的根底的,所以我才请一民世兄来对他多加一些教诲,给他打好古文的根底!”

    他转过脸来对王一民说,“听说一民完全继承了家学,在古文上有很深的造诣,墨笔字也写得出神人化,将来老朽还要向你请教请教。”

    “老伯这样过奖,实在使一民惭愧。”王一民一指门上边“立身惟清”四个大字说,“您这四个大字才叫出神人化呢,小侄学一辈子怕也学不来。”

    卢运启高兴得又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你说这字好,也有人说它不好呢。世上很多东西,都是难以定论的。门户之见,互相褒贬,写柳字的说赵宇太弱,写赵字的又说柳字太野。画工笔的说写意画是任意涂鸦;通写意的说工笔画是照猫画虎。唱谭派的说汪派高而无韵;唱汪派的说谭派暗而无声。打太极拳的说行意拳是小门类;练行意拳的说太极拳虚有雅名。真是各持己见,互不让步,既有文人相轻,也有派别之争。这样就更使人感到知己之难得了。伯牙为什么摔琴呢,就因为一生难得遇见一个知音者呀!今天一民这样称赞老朽这几个字,也可称是知己了,但愿我们今后做个忘年之交吧。”

    这老人说得高兴了真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在他嘴里,就像倒提着口袋往外倒东西一样,畅通无阻。

    王一民和塞上萧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等他话音一住,两人同声说了些不敢当,今后要请老前辈多加指教之类的话。这时两个姑娘用银盘端着一套专喝咖啡用的细瓷壶碗走进来。细高挑的瓷壶上印着几个黄头发的小大使,显然是专门从外国买进来的。两个姑娘分别斟完咖啡以后,又退了出去。在这当中,塞上萧偷偷地看了看手表,又悄悄向王一民示意,王一民故意装作没看见。但是却被这位年高而目光敏锐的老人看见了。他看了看塞上萧说:“怎么?你们还有什么约会吗?”

    王一民一见不妙,忙摇着头说:“没有,没有,我们就是专门来拜见老伯的。”

    卢运启一边持着胡子一边对塞上萧微微摇着头说:“不对,我看塞上萧先生好像……”

    塞上萧也觉出不大好,但他是个能编剧本和小说的人,编点什么来的倒现成。

    这时忙编了一个理由说:“没有什么事。我是怕卢老才会完客,疲劳了……”

    塞上萧才说到这,卢运启就高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你们看我这样像疲劳的样子吗?连续会见一天客人我也不会疲劳的。”他止住笑声,又正容地说,“不过也要看什么客人,像方才我送走的那个人,连来两个我就会透不过气来。可是那也不是由于疲劳,只是肝火上升,令人气恼而已。”

    一块阴云罩在卢运启脸上了。他端起盖碗呷了一口茶。

    王一民忙抓住时机,表现得随随便便地问道:“是什么客人使老伯这样气恼?”

    “从鬼门关里钻出来的。”卢运启一顿盖碗,水星子浅到茶几上和手上,他忽然觉察到有些失态,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擦了擦手,又平了平气。然后哑然一笑地说道:“是一个不速之客,日寇玉旨雄一派来的。”

    王一民有意挑问道:“老伯和玉旨雄一有来往吗?”

    “素昧平生。”卢运启一挥手说,“不过我早就听说过此人。当年我在滨江道尹任上的时候,他就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调查课长,是那个所谓对满洲的‘国策公司’的重要成员。此人个头不大,活动能力却很强,经常看到他在报纸上出头露面,发表演讲,是个伪装成笑脸的枭鸟、豺狼!我怎么能和这样的国敌互相来往!”

    “那他怎么找到老伯府上?”

    “他们想借我这块招牌用用。”卢运启又淡淡地笑笑说,“他们这个大‘满洲帝国’遭到全中国土农工商各界的反对,全世界主持公道的人士也对日寇怒目相向。

    他们匆匆忙忙把博仪扶上台,又网罗了一些所谓社会名流,为他们撑持门面,以便打出满洲独立自治的旗号,掩盖天下人之耳目。但是真正的有识之士,跟他们走的百里无一。他们越来越感到那几棵朽木支撑不住博仪的宝座,就又把同撒出来了。

    前些时候派我两个得鱼忘签的门生来,向我暗送秋波。接着我那旧同僚,新汉奸吕荣寰又登门拜访,劝我出山,都让我给顶回去了。今天王旨雄一的使者又来了,我以年老多病,昏聩无能,既无出山之望,亦无出山之力等词为由,又给项走了。”

    王一民表示赞叹地点点头说:“老伯有此胆识和气节,真给我们晚生后辈做出了好榜样。不过我想他们既然把同撒出来了,就不会空着拉回去。老伯当然会想到他们的下一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卢运启一拍茶几说,“我卢某虽然不肖,也不会和那些汉奸卖国贼为伍!你看看他们网罗了一些什么人:豆腐匠出身的胡子头张景惠竟然当了军政部大臣;多少年前就认贼作父的大烟鬼熙洽也爬进了宫廷;以出卖国家矿山资源而起家,在哈尔滨开义祥火磨厂的老奸商韩云阶竟掌起龙江省的大印;因为强占父妾而杀父逼母的禽兽金某人竟当了警察厅长;目不识丁的江洋大盗也成了滨江警备司令部的司令。流氓、赌徒、光棍、无赖和那些货真价实的**鸣狗盗之徒都坐上了大堂,这样群丑云集的伪政权里怎能坐进正人君子!卢某人宁肯昂首死在日寇屠刀之下,也不会叛国投敌,做千古的罪人!”

    “老伯真是肝胆照日月,忠义贯长虹!这一席话使一民听了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可惜在这法西斯血腥统治的天地里,没有我们这亡国之人发表言论的自由,不然老伯真可以写篇《正气歌》那样千古传颂的好文章,一可以传之子孙后代,二可以使当今世人知道老伯这浩然正气,免得像现在这样到处窃窃私议,众说纷纭,其中多有误解和非议……”

    “哦?果真是这样?”卢运启双眉紧锁,捋着胡子正色问道,“世兄都听见些什么议论?”

    “无非说老伯要出山了。有的说要代替火磨老板韩云阶出任龙江省长;有的说要到长春——就是他们的新京去当大臣;甚至有的说郑孝胥是老伯当年的老上司,他向日本人推荐,想让老伯到日满协和总会去当……”

    王一民刚说到这里,只见卢运启圆睁双眼,一拍桌子,腾身站起说:“去当汉奸!去当卖国贼!去给日寇屠刀贴金!去往洒遍国人鲜血的土地上栽花!不提这个郑孝胥还则罢了,一提起他老夫真是气满胸膛!不错,当年他在安徽、广东按察使任上的时候,老朽充当过他的按察分司。那时他沐猴而冠,装成正人君子的样子,再加上他确实有些真才实学,所以蒙蔽了不少人,包括老朽在内,对他着实敬重。

    哪知他竟在晚年当了大汉奸,头号卖国贼,和日寇合谋,从天津诱胁博仪到了东北。

    他也就厚着脸皮登上了国务总理大臣的可耻坐席。前些时候我看他在大同自治会馆发表训示,竟说‘所谓王道者,即合群之学而已’。想不到他竟不伦不类到如此程度,飞禽走兽中也有‘合群’者,难道也是遵循了王道吗?一个人大节一坏,就什么都不顾了!”

    “老伯说得极是!”王一民也激动地点着头说,“这反映了一个叛徒的内心矛盾,思想上的混乱。但是主要说明他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者。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可以抛开道义、真理、学问,顺嘴胡说而不以为耻。”

    “有道理!有见地!”卢运启又坐在王一民身旁,连连点着头说,“世兄不但继承了家学,而且能用之于当今时事,使之切中时弊,言之有物。老朽能为犬子得到这样良师而高兴!”

    “请老伯勿使公子以师相称,能成为益友,一民即于愿足矣!”王一民也仿效着卢运启的样子,抱起双拳说道。

    一句话又说得卢运启哈哈大笑起来。

    一直坐在一旁的塞上萧早已心急如焚了。他怕时间太长,柳絮影等不到他回去就跑了,也怕怨他冷淡。但是由于方才的教训,使他不好再低头看手表,也不敢再向王一民递眼色了。他本来如坐针毡,比热锅上的蚂蚁还难受。蚂蚁烫急了还可以蹦跳,侥幸者甚至还可以跑出去。可他却只能老老实实在那里坐着。不但坐着,还得随着卢运启那慷慨激昂的感情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如此国家大事,无动于衷怎行!塞上萧是个自由主义者,本不习惯于做违背自己感情的表演,但今天是在这位老名士、长者面前,出于对长者的尊重,也只好做违心的表演了。违心终究是难受的事,所以他坐在那里就更加难熬。他一口一口地喝着浓咖啡,只盼望他们那激动的感情能快点冷静下来,谈话好早一点告一段落。现在,他趁着卢运启大笑的机会,忙对王一民说道:“卢老年过花甲,身体虽好也不宜于过度兴奋,我们还是告退吧。”

    对他这突如其来的提议王一民是理解的。但是卢运启却感到有点上下接不着茬儿。他停住笑声,对塞上萧眨了眨眼睛,忽然又笑起来说:“我明白了!塞上萧先生今晚一定有约会,不然不会这样……好了,老朽现在就端茶送客罢。”他又转对王一民说,“不知小儿何时拜师为宜?”

    还没等王一民回答,塞上萧马上接过来说:“明天晚上,还是我送一民来,由我直接给公子介绍,卢老就不要多操心了。”

    “好,一言为定。”卢运启又对王一民说,“适才我们的话并未说完,得暇还要再谈。老朽现在对上边的活动并不十分在意,他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谅他们也奈何我不得。只是这民众的议论倒颇堪忧虑,人言可畏,弄不好会坏一世清名啊!”

    王一民一听马上成竹在胸地说:“您方才说玉旨雄一那个使者来的时候,老伯不是以年老多病,昏聩无能等词为由给顶了回去吗?”

    “对,是这样说的。我还说我早已退归林下,以终余年,决没有再出山之意了。”

    卢运启一边说着一边直望着王一民,他不知道王一民为什么又问起这话?

    “老伯顶得非常好!”王一民一字一板地说,“真是不亢不卑,不缓不急,态度明朗,措词得体,只是还感到有些可惜!”

    “怎么可惜?”卢运启不解地直看着王一民。

    王一民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只有那使者一个人能听到,顶多再加上个玉旨雄一。如果能把这态度公之于众,或用发表声明的方法,或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或者干脆写一篇署名文章,公开发表在您自己办的报纸之上。不就会立见功效,清除非议于一旦吗?”

    “高,高见!”卢运启睁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对着王一民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世兄轻轻几句话,就使老朽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自己办了一份报纸,并没想到利用它来解此难题,反被世兄一语道破了。足见世兄聪慧过人,真乃人中骐骥!如果不是生不逢时,遇此乱世,真可以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了!”

    王一民一边说着“过奖,不敢当”之类的谦词,一边站了起来。

    卢运启忙又叫人派车,把王一民和塞上萧送了回去。

    13

    第二天,塞上萧把王一民给卢运启的独生子卢秋影引见完了,稍坐了一会,就着忙走了。王一民趁着卢秋影送塞上萧出去的工夫,把这间房子观察了一番。

    这是卢秋影读书、写字、学习的房子,所以也可称做书房。书房里边还有间套间,是他的卧室。

    儿子这间书房和老子那间可大不一样。老子那间是古色古香,儿子这间则显得不中不洋。只见正面墙上挂着一张卢运启亲笔写的《劝学歌》,字写的简直和王羲之的《圣教序》一样挺劲爽利,如锥划沙。大概是在卢秋影还小的时候写的,所以这首歌并不深奥,通俗易懂,有点像功世歌一类的文体,歌日:为学好,不学不好。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蒿如草。如禾如稻兮,国之精粮,世之大宝;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他日面墙,悔之已老。

    田后面题着“守全儿牢记勿忘”。王一民猜想这“守全”大概就是卢秋影的原名了,秋影二字一定是这位少爷自己起的。王一民越看这屋中其他一些东西就越加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卢运启那张严肃的字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挂在对面墙上的一张女人照片。王一民认识那是上海电影明星谈瑛的近影:烫发上歪戴着一顶白色绒帽,脖子上围着白色狐皮,一双勾人的眼睛,微微眯缝着向前看,眼睛四周涂着淡淡的黑眼圈,有点像熊猫。这种病态的化妆当时却使很多青年人为之倾倒。大概这位卢少爷也是其中的一个,不然为什么挂这么大的照片,而且下边还有题词。题词字不大,王一民向前走了两步,只见用楷书写着:伊何人兮?

    双眉如黛,杏眼微眯。

    右张情网,左推裘被。

    求之不得,思之若痴。

    伊何人兮?

    诗写的意思不甚明了,又通又不通,但大体上可以感受到他对这明星是思之甚切的。这样格调不高的情诗,他竟敢公然挂在墙上,而不怕他那老名士父亲责怪‘,也足见卢运启对他这独生儿子的娇惯和放纵了。

    在这张明星照片的左侧,又挂了一幅清代回族画家改倚画的《昭君出塞图》。

    王昭君身披红色斗篷,怀抱琵琶骑在马上,琵琶半遮脸,露出一双深沉的大眼睛。

    画得清丽秀雅,笔调传神。

    墙上这三幅字、画、照片真是各成一派,互不关涉。字是父亲写的,非挂不可。

    一幅古画,一张照片,都说明了屋主人兴趣的矛盾性,他既想发古人之幽情,又欣赏今人之浪漫。他把从家中得到的和眼前社会给予的混杂在一起,成为一个复杂体。

    但这个复杂体也是有所侧重的,这侧重从他放在写字台旁的一大堆书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他这屋里也和他父亲的书房差不多,有几架摆满了线装书的书架。架上的书都摆得整整齐齐,看样子是不经常触动的。而在写字台旁边一张矮脚短几上,散堆着一堆精装的。平装的、还有毛边的书,才是房主人经常阅览的。王一民走过去翻了翻,书很杂,真是好坏不分,优劣杂陈,而以质量低劣的占多数。这中间也有好的,如鲁迅的《呐喊》和《访惶》,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巴金的《家》,茅盾的三部曲《蚀》以及《冰心小说集》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凡是内容差的作品看得越旧,有的都看掉皮了。凡是内容好的作品越新,如鲁迅的两本小说集,不但新得像才从印刷厂里拿出来的一样,甚至有的书页还连在一块没裁开呢。

    mpanel(1);王一民面对这堆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明白这些被看旧了的书,会给一个青年带来些什么。在他所在的第一中学对门,就有两家专门招引青年学生的租书铺,里面出租的书基本是两大门类:一为言情小说;一为剑侠小说。这些小说,多数是成本大套的,一部《三侠剑》就有好几十本,有的学生就沉迷在里面出不来。晚上成宿看小说,白天在课堂里睡大觉,弄得精神萎靡不振,经常想入非非。有一个学生看《丛山飞侠剑》看迷了,一定要进深山学道,家里拦着不让去,就半夜起来,背个小行李卷偷偷跑了。从哈尔滨往东跑,过了江,一进山,就被特务跟踪上了。

    因为他要找剑仙,又不认识道,东扎一头,西跑一腿,看见什么都要瞧瞧,连树窟窿都要掏一掏,以为里面藏着天书或法宝。在后边跟踪的特务越跟越觉得可疑,后来就干脆动手把他抓了起来。在押着他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一个深不见底的陡峭石崖,他看见一只老鹰正在脚下半山崖处盘旋,便忽然想起《丛山飞侠剑》里那个骑着大鹰去解救遇难道友的女剑仙李英琼。莫不是她骑着老鹰前来搭救自己来了?不然为什么那只鹰总在自己脚下盘旋不去呢?想到这里,他见那老鹰还真好像有个黑影在背上闪动呢。这时他觉得血直往头上涌,他一咬牙,好吧,事不宜迟,迟则有误,于是他大吼了一声:“英琼道友!我来也!”那个跟在他身后走的特务吓得一愣神,还没有弄明白他喊的是什么,只见他身子一躬,双腿一蹬,跳到石崖底下去了。

    老鹰被吓飞了,引来了一群乌鸦围着那血肉模糊的尸体饱餐起来。

    邪恶的坏书可以使人堕落,甚至造成一场社会悲剧。而在东北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那黑暗的年月里,这样邪恶的坏书充斥了整个社会,真是无处不有,无处不见。日寇和那些认贼作父的汉奸为了奴役中国人民,不但到处开设大烟馆,用实实在在的鸦片去毒害中国人,也用这种精神鸦片去麻醉中国人。而后者对青年人就更有效。因为他们渴望得到新的知识,就好像背着一条无形的大口袋,随时随地都想往里塞些东西,而他们又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往往是凭着感情的冲动来决定取舍。这类下流的书又往往容易激起他们感情上的波澜,情欲上的冲动,生理上的要求,于是青年人的意志便被消磨了,上进心没有了……侵略者的目的便达到了。

    对这些,王一民是深深了解的。所以他就从这些书想到了他这未来的学生——卢秋影。

    正在这时,门开了,卢秋影走了进来。他背后也跟着昨天端着银盘子,跟在他父亲后边的那个漂亮姑娘,不过今天银盘里装的不是盖碗和水烟袋,而是一瓶威士忌酒,两只高脚杯,一盘“沙拉子”,一盘醉腰丝。姑娘的衣服还是昨天的式样,但是颜色完全变了,变得一身纯白,白得像才出水的天鹅,一尘不染。只是在乌黑的头发上插了一朵小小的红花,显得比昨天更加俏丽。

    姑娘进得门来就轻快地走到茶几前,把银盘里的东西挨样摆好。围绕茶几是一套轻便型的沙发,沙发旁还有一条电镀扶手的躺椅。躺椅后边是一台落地台灯。此刻姑娘把台灯打开了,光线从淡绿色的灯罩里投下来,显得幽静而又柔和。

    卢秋影这时正笑吟吟地站在门旁,看着王一民。

    王一民一看,他又换了一身衣服。方才他送塞上萧走的时候,穿着一套崭新的深绿色的西装,系着深红色的领带。现在却换上一件串绸上衣,和他父亲穿的那件几乎一样,对襟、宽袖,看上去很随便。他的个头比他父亲高不少,修长的身材,长瓜脸,长得很清秀,眼睛有些细长,直直的鼻梁下边也有一个鹰钩,不过比他父亲的小一些,不注意的人看不出来。他的脸是白色的,皮肤是细腻的,只是缺乏血色,缺乏活力,缺乏一个二十岁刚出头那种青年人的朝气。

    王一民笑着对他点点头说:“老塞走了?”

    “走了。”卢秋影笑着走过来说,“汽车一直在院里等他,可是他非要坐马车,说还要用一晚上,我猜可能是要拉着柳絮影出去兜风。”

    “嗅,他们中间的事你知道?”

    “我怎么不知道。”卢秋影说,“北方剧团我常去,柳絮影是个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真是谁看了谁都喜欢。看她演一场戏回来得让你想一个月。实对王老师说,若不是塞上萧老师捷足先登的话,我也就追上她了。”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两手一摩挲说,“现在没办法了,塞上萧是熟人,我不但得缩回想要拥抱她的双手,还得成全他们,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他这一席话真把王一民说得目瞪口呆。他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尽管两人年纪差不了一代人,终究还是师生关系,照常情总是要表现得谦恭谨慎一些。可是想不到这个青年人竟毫不遮掩他的思想感情,对那些一般熟人相见都难于出口的话,他竟能在一个生人面前赤裸裸地脱口而出,而且说得那么随便,那么轻松,那么自然。

    好像他说的不是不好听的话,而是最美的语言。

    卢秋影见王一民愣怔怔地站在那里,便忙热情地把手向茶几前一伸说:“好了,别站着说话了,请王老师坐下,咱们一边浅斟慢饮,一边促膝谈心不好吗?”

    真的,这两片嘴倒真有点像他爸爸。年纪不大,谈吐老练,语言和年纪能差二十岁。王一民一边想着一边摆手说:“不,我才吃完饭,不能喝酒。”

    王一民说的本是句很普通的生活用语,想不到竞引起卢秋影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边笑着一边指着王一民说:“王老师呀,你嘴上还没留胡子,竞和我爸爸说一样话,什么‘我才吃完饭,不能喝酒’,这老规矩早不时髦了。”他快步走到桌前,从正准备斟酒的姑娘手中拿过酒瓶举着说,“这是英国威士忌,和啤酒一样,大麦做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喝。饭前喝可以开胃口,饭后喝可以助消化。来,来,先于一杯。”

    卢秋影说完要去倒酒。那个姑娘忙接过酒瓶,斟了两杯酒,用银盘端着,举到王一民面前说:“请王老师用酒。”

    王一民这时只好拿起一杯酒,对姑娘点点头说:“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姑娘要说,忽又停住,含笑回头看着卢秋影。

    卢秋影笑指她说:“说嘛,你叫梅梅。”

    姑娘这时转过脸来,笑对王一民说:“梅梅是少爷的叫法。我原来叫素馨,是老爷给我起的。老爷说我生在春时五月,正是素馨开花的时候,所以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可是太太嫌这名叫起来咬嘴,不响快,就给我改名叫冬梅。我从春天的素馨马上就变成冬天的梅花了。”

    王一民听到这忍不住笑了,他心里暗想:这个院里的人大概都很善于辞令吧,连一个小姑娘也说得这么好听。他正想再问姑娘一句,却听卢秋影接着说道:“你那个冬梅还不是从你们四个丫头上排下来的吗?”

    卢秋影又转对王一民解释说:“我妈妈嫌爸爸起那些名都咬嘴,不好懂,就给她们都重新起了名,四个人,按春夏秋冬排,叫春兰、夏鹃、秋菊、冬梅。”

    “可是到您这儿又给改了。”姑娘半垂着头,从头发帘下斜着看了看卢秋影说,“把春夏秋冬又都给取消了,管我们叫兰兰、鹃鹃、菊菊、梅梅。”

    王一民听到这儿,忍不住笑起来,他边笑边问道:“那你自己愿意叫什么呢?”

    “我愿意叫冬梅。”姑娘把头抬起来,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纯洁无邪的大眼睛,直望着王一民说,“冬天里别的花都开不起来了,只有梅花在雪地里开,白地、红花,真好看!”

    王一民看着她那一身纯白的衣服,衬着头上那朵小红花,多么像她描述的“白地、红花”,这简直是雪里梅花的化身了。王一民不由得一举手中杯,说:“好,我赞成你叫冬梅,我愿意喝了这一杯。”又转对卢秋影说:“怎么样?世兄,你同意我的叫法不?”

    “好。”卢秋影和王一民一碰杯,两人同时喝了一口酒,然后,卢秋影转对姑娘说道:“我放弃我起那梅梅的名了,今后就还叫冬梅吧。加上你的姓,全名就叫李冬梅。”

    “谢谢少爷。‘”冬梅欢天喜地向卢秋影鞠了一躬。

    “不要谢我,是王老师为你正名的。”

    “谢谢王老师。”冬梅又向王一民行了一个鞠躬礼。

    这时卢秋影又指着冬梅对王一民说:“您知道她为啥不愿意叫梅梅,是因为这两字……”

    卢秋影刚说到这,冬梅嗔怪地看了卢秋影一眼说:“少爷,您又来了!”

    卢秋影哈哈大笑着说:“因为这两个字听起来像妹妹……”

    王一民一听也笑了。冬梅脸羞得红红的,忙拿起银盘说:“少爷,您有事再招呼我吧。”

    “好,去吧,去吧。”卢秋影一边向冬梅挥着手一边说,“去向那几个丫头报喜去吧。”

    冬梅咬着嘴唇,强忍着欢笑跑了出去。

    王一民望着冬梅跑出去,回过头来对卢秋影说道:“从这丫头身上倒可以看出府上是与众不同的,倒颇有些自由空气。”

    “过奖了。”卢秋影摇摇头说,“家父对她们是恩威并用,有时是恩大于威。

    至于我自己倒无所谓,对这个梅梅……不,对这个冬梅我还可以和她谈谈,至于那几个庸脂俗粉,只可端茶送水,实难登大雅之堂了。”

    “哦,你这样看!”王一民又感意外地看了看卢秋影,稍顿了一下说,“世兄读过鲁迅新近发表的《祝福》吧?”

    “没有,没有。”卢秋影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

    “写得真好!那上写了一个女佣人悲惨的一生。让人读了会对这样的女人充满了同情……”

    “不行,不行。”卢秋影的双眉皱成了一字,他不等王一民说完就摇着脑袋说,“鲁迅的东西我读不下去,写得不但生涩,而且太不够味儿了,我一翻开那《呐喊》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就受不了,他在那直劲‘呐喊’,我在这直想打瞌睡。”

    王一民对鲁迅先生是最敬重的,他听见卢秋影竟这样放肆地侮辱鲁迅,真想拍案而起,指着他那年轻的厚脸皮大声斥责一番。但他努力把那从心底里往上升的怒火压下去。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端起了酒杯,把那杯威士忌酒一饮而尽。

    卢秋影有些地方像他的老子,但在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上他可差多了,他对什么都好像大大咧咧,无所谓的样子。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没有经过任何生活的磨炼,不知人世上还有艰难二字,自然就容易养成这样一种纨绔子弟所特有的秉性。这时他看王一民一口喝于了杯中酒,竞毫无察觉地笑着说:“哎呀王老师,你还说饭后不喝酒呢,怎么样?会有助于消化的。”

    王一民没有正面回答。他放下酒杯,稍停了一下说:“关于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问题,我想以后再和世兄专门探讨吧。听老伯说,你有一些大作,不知能否让我欣赏一下。”

    “那当然要请老师批改了。您等一下,我就拿来。”

    卢秋影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拿出一本缎面洒金的笔记本,放到王一民面前说:“这是我的一些随笔,有的还没形成文章,还只是片片断断的散记。我本想选出两篇交给《日报》发表,可是老子不让,说那是自己办的报,不发表则已,一发表就得惊人才行。老子不让,儿子难办,可我觉得有的散记如果拿出去,不惊人也能吓人一跳,所以我还想选几篇送去,您今天也帮我选选吧。”

    王一民一边点着头一边翻开笔记本,只见淡蓝色的格纸上写着一手很潇洒的钢笔字,文章都不长,有的还只是近乎生活随感和杂记,如第一段写的是:夫人自呱呱坠地以来,至了解世故之前,这时期是大自然的时期;赤裸裸的天真如火焰一般的正义同情心是美的陶醉……

    对这最后一句话,王一民重复看了两遍,也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好再往下看。

    下面是一篇短文,标题是《静美的女人》。文中写的是:静美的女人,带着浅黑的色调。像穿着黑色的丧服,立在年轻丈夫的十字架之前,低垂着头,流着眼泪,那么哀艳动人,那么令人销魂……

    接下去又是一首诗,题名是《你是不是杀人的妖精》,其中一段是:你是不是杀人的妖精?

    你有媚人的细腰,你有血盆似的红嘴,多少有为的青年,都被你整个吞咽!

    王一民看到这里,实在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仿佛在哈尔滨《午报》和《日报》的副刊上看见过这类颓废的、黄色的、无聊的所谓文艺作品,他不知道这是卢秋影自己创作的,抑或是模仿的?抄袭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里反映了他的灵魂、感情和趣味。他不由得抬起头来看看坐在他对面的卢秋影,这个青年正探着头向这边望着,挂在他嘴边的是一丝得意的微笑。他见王一民看他,便用期待的眼光迎上去,无疑地是想听到王一民对他的作品的肯定,喝彩,甚至称他为天才的作家,时代的诗人。他期待的是一壶暖人心肺的琼浆,可是端在王一民手里的只有一盆冷水。他真想对准卢秋影的脑袋泼下去,让他赶快清醒清醒。可是一想到他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好这样的纨绔子弟,而是另有任务。他清楚这个面色发白的公子哥儿在这一家中占的地位,卢运启是把他看成传宗接代的根芽,光宗耀祖的后代。自己这一盆冷水要是泼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要是不泼又得怎么讲呢?正当王一民犹豫不决的时候,屋门开了,冬梅走了进来。她往门旁一站,对着卢秋影轻声说了句:“老爷来了。”

    王一民一听忙站起来。卢秋影却慢腾腾地从沙发上抬起屁股。

    卢运启走进来,仍然是那样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他手里拿着两张信纸,一进门就对着王一民热情地说:“怎么样?开讲没有?”又用手一指卢秋影说,“孺子可教否?”

    王一民笑笑说:“我正在看世兄的大作……”

    “好,好,你给看看,就需要你这样古今诗文都通的人来教导他。我虽然办了一份报纸,可是对时文却缺乏兴味。塞上萧先生的《茫茫夜》我看了三天才看完,有的时候还得冬梅给我念。这还是好的,是出自名家的手笔,而多数是那些一读起来就索然乏味,味同嚼蜡,空话连篇,不知所云的东西。有的还失之于轻浮,近乎于色情,甚至还有根本看不明白的句子。对,对……”他指着王一民手里拿的笔记本说,“这是守全写的诗文,我看过两段,那头一段有一句什么‘赤裸裸的……美的陶醉’,我就弄不明白,美的陶醉为何还要赤裸裸的?中间还有什么‘火焰’,这些词怎么能凑到一句话里去?下边还有什么,美女是浅黑的色调,我就更不明白了,这……”

    卢运启刚刚说到这,忽听卢秋影声音发颤地叫了声:“爸爸!”

    王一民扭头一看,只见这位少爷那张白嫩的脸已经变得惨白了,他眼里噙着泪水,嘴唇微微抖动着。

    卢运启那不断开合的嘴巴立刻闭上,他也有些惊讶地看着儿子那张白脸。

    “爸爸!”卢秋影十分激动地对他爸爸说,“请您尊重一个青年的辛苦劳作,不要把带着露珠的嫩苗放在脚下践踏。如果您说声不需要……”他一指王一民手中的本子说,“我立刻就让它燃烧起来,让我的生命也随着它一起化掉!”

    他一边说着一边滚下两滴泪珠来。王一民真没料到这位大咧咧的公子哥儿还这样易于动感情。这几句话还真比他写在本上的通顺、流畅,富于激情。可见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只是他这感情被那些低劣的书刊污染了,扭歪了,变质了。王一民正在想着,只听卢运启大声说道:“好,好,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卢运启又转对王一民解嘲地笑着说道:“真是一株娇养坏了的嫩苗,不许说,不许碰,碰了也不动。你看……”他又一指墙上挂的那张电影明星大照片说,“简直是不伦不类,我几次让他摘下去,他都……”

    “爸爸!”卢秋影的声音近于愤怒了,“人各有所好哇!”说完一转身,背靠在沙发上,干脆不看他爸爸了。

    这位老名士那明亮的眼睛在长眉毛下眨了眨,一挥手说:“好,好,不谈你了。

    我是来找一民看看我这将要发表的声明。”说着他把手中两张信纸送到王一民面前,“完全是按你的高见办的,你看看合适不?”

    王一民接过声明说:“老伯有事让人传唤一声就可以了。”

    “不,不。我是闲人。来,来,坐下看。”卢运启拉着王一民坐在沙发上。王一民将那两张宣纸信笺展开,上面挥洒着卢运启亲笔写的墨笔字,题为《卢运启氏答记者问》。

    记者问:最近社会上流传着老先生有出山任职之说,不知果有此意否?

    卢运启氏答:此说纯为无稽之谈。老朽年过花甲,已经灰心于仕途生活。故数年以来,闭门家居,赏花悦目,读书自得,不问世事,以度此平民生活为乐趣也。

    况选近以来,年愈老而体愈衰,力愈穷而智愈竭,以至耳聋眼花,百病缠身,空留无用之躯体,耗有用之资财而已!现今求活尚大不易,焉能有出山之奢望。此即卢运启真实之现状也。

    王一民看完第二页,又翻过第一页从头看。坐在对面的卢运启忍不住问道:“怎么样?有不妥之处,尽管直言。这是要立即公之于世,而且会直达日酋玉旨雄一的。大敌当前,理应慎重,这也是我找世兄看的原因。”

    王一民的头从纸上抬起来,又想了一下说道:“老伯所言极是。这篇答记者问极其重要,一是对日寇的公开答复,打破他们企图借助老伯英名以巩固法西斯统治之梦想;二是争取世人之舆论,使所有爱国人士都知道老伯的态度,这就可以影响一大批人。这些作用,日寇也会知道的,所以他们自然要认真研究这篇答记者问。

    因此老伯就要再推敲一下,万万不能授人以柄,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世兄说得很透彻。”卢运启连连点头说,“请指明何处不妥,老朽再为仔细推敲。”

    “那么小侄就斗胆直言了。”王一民指着信纸道,“我意‘已经灰心于仕途生活’的意思似可不用。因为老伯实际上是从‘九一八’后才‘闭门家居’的,这就容易让日寇。汉奸抓住这句话,质问老伯灰心的是哪个‘仕途’?接着就会指责您不愿为他们的‘满洲帝国’出力。再联系到下面的‘读书自得,不间世事,以度此平民生活为乐趣”等,容易被他们抓住把柄。说您既把过平民生活当成乐趣,那就一定是把参加经营他们的所谓王道乐土,看成苦事了。再进一步说,您是在报上号召所有政界和知识分子都’读书自得‘,不参与政事,那就不好办了。““有道理,大有道理!”卢运启一边持着胡子一边点头说。

    “所以小侄的意思还是在年老昏聩,体弱多病上做文章为好。使他们明知老伯是托辞却无懈可击,无隙可乘。而对一般世人及爱国人士,能使他们知道老伯明确的态度,以及不出山的决心就可以了。”

    “好,大有见地!世兄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我从前有过一些西席幕僚,却都没有这样思想敏捷,见地深刻的。我为守全……”卢运启边说边回身看卢秋影。可是他的宝贝儿子已经不见了。卢运启眉头一皱,对着站在门旁的冬梅问道:“上哪去了?”

    “少爷才出去了。”冬梅忙答道,“老爷有事我去叫他。”

    “不必了。”卢运启一挥手,紧蹙双眉,长叹一声说,“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可惜我那淑娟是个女孩子,如能生为男人,不知要胜过他多少!”

    王一民从前恍恍惚惚听见过卢运启还有个女儿,是三姨太太所生,详细情况不了解,这时忍不住问道:“老伯还有位女公子吗?”

    “嗯。”卢运启点点头说,“是守全的姐姐,从小就聪明贤淑,能文善画,现在跟她生母住在吉林老家。我就只有这么一儿一女,又因他们生母不合,只好两地分居了。”说到这里他又挥挥手说,“不谈这些了。这篇《答记者问》我再重新写一份,你说的让他们‘无懈可击,无隙可乘’,一句话抓住了通篇要领,使老朽深为钦佩。”

    “老伯过誉,真使小侄坐卧不安了。”王一民忙摆着手说。

    卢运启又高声笑了起来。一边笑着一边站起来对冬梅说:“招呼守全进来上课。”

    然后又转过来对王一民一抱拳说,“望世兄能点石成金,化顽石为玉帛,我就把这个不成器的犬子交给你了。”

    王一民也站起来说:“小侄一定尽力。”

    卢运启点点头向外走去。

    王一民一直把他送出屋门。

    14

    王一民从卢运启家出来以后,又赶到教堂街负责印刷和发行工作的谷音同志家里,协助他印了大半宿传单,后半夜三点才回到花园街住处。翻墙进屋以后,顾不得脱衣服,就囫囵个儿躺在床上了。原想眯一觉就起来,谁知太累啦,头一挨枕头就睡了过去。等到睁开眼睛时,那厚厚的窗帘缝隙已透迸一线金黄色的阳光。他忙掏出压在枕头底下的手表一看,哎呀,七点一刻!离上班时间只有四十几分钟了。

    他从床上一跃而起,洗了一把脸,空着肚子就跑出了屋门。

    他今天本想早一点去,因为新任的日本副校长昨天到校了。这不是一般的副校长,他名叫玉旨一郎,原来竟是日酋玉旨雄一的亲侄子。

    整个黑龙江省和那么大的哈尔滨市重要机关有的是,玉旨雄一为什么单单把他侄子派到一所中学来?这个谜目前谁也解不开。

    当然,那时候中学也很重要,当个中学首脑也不简单,在县城里可以和县太爷平起平坐,在哈尔滨也可以处处出头露面。因为整个哈尔滨当时只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而一中又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中学。所以一般来说并不太低气。但无论怎么说这里终究是所学校啊!讲统治也只能统治一所大楼,一片操场,四十多位教职员,六百多名学生,如此而已。

    但是他却来了。他来干什么?人人都在思考,王一民更不例外。现在他走在路上还在琢磨……他的眼前又出现了这个日本人。

    昨天,全校教职员都集中在会议室里,等候欢迎这位新来的外国统治者。通知下午一点来。但是按以往的惯例,这种人物出场总要晚一会儿,用以显示他那可以左右一切的权势。所以一点快到了,大家还在仁一堆俩一伙地闲聊。等到挂在墙上的大壁钟“当”地敲了一响的时候,人们还像没听见一样。屋里人没听见,外面的人可听见了。这一响就像开门钟一样,门随着钟声开了。走进来两个人。这两人个头差不多,都有一米七八高。走在前边的三十多岁,后面跟着的有五十多岁。

    这两个人一进来,乱糟糟的屋子立刻鸦雀无声了。因为后面跟进来的那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就是本校校长孔庆繁。走在他前边的是谁那就不间而知了。

    大家都面无表情地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两个人。

    五十多岁的孔庆繁看上去好像有六十多岁。他腰已经有些直不起来了,两腮深陷,黄色的长脸上挂了一层灰蒙蒙的烟容。西装虽然很新鲜,却掩盖不住他那一身暮气。

    那个日本人比他年轻得多,可是后背也有点驼了,真像要和老孔头子配对一样。

    他的脸色是纯亚洲人的淡黄色,圆脸,鼻子比一般日本人的要大。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贬称叫“小鼻子”,这对他就不适用。他鼻子不但大,鼻头也很圆,配上他那厚嘴唇,倒比较协凋。他戴了一副茶色的眼镜,使人看不大清他的眼睛。王一民从远处看见过他的叔叔,那是一个矮个子。可他这个侄子却不矮。他叔叔穿的是中国服装,他也穿了一件浅灰色的毛布长衫。冷眼看去真像是个中国人,长相和气质都像。

    mpanel(1);孔庆繁先开了口,他指着身旁的日本人说:“诸位同仁,我先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新任命的副校长,玉旨一郎先生。”

    还没等大家有所表示,玉旨一郎先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家没想到他会行这样一个见面礼。日本人是好行礼的,但那是在一般情况下,现在这是来统治学校呀,是要君临一切的。可是他竟行起礼来。弄得在场的教职员措手不及,有的也就跟着行上礼了,有的还按照原来的想法拍巴掌,也有的站在那里冷冷地看着他,即没行礼也没拍巴掌。结果巴掌拍的稀稀落落,站的人也七高八低。

    孔庆繁见这乱糟糟的样子忙摆摆手说:“诸位静一静,现在我们请玉旨副校长训话。”

    玉旨一郎笑了,他的牙也很大,一笑露出一排板牙。他笑着说——他说的中国话竟也和他叔叔一样纯正,无疑问这也是个小中国通了。

    “敝人今天初到贵校。”说完这第一句话,他又笑着摇头说,“不对,不能说贵校,得说我们的学校。”

    他这句话把大伙都说得脸上有了点笑模样,紧张、敌对的情绪有些缓和了。

    “敝人才来,说不出什么,更谈不到训话。咱们来日方长,以后还要请诸位同事多多指教。”说完这句话他又行了个礼。

    大家都静静地看着他,想听他再讲下去。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于听日本侵略者念的那一套喜歌了。“什么日满协和一德一心,和衷共济,互相提携,以建设王道乐土之满洲乐园”等等。凡是日本侵略者都练会了这一套。那些来学校“视察”、参观的日本人也都这么讲。因此大家也想等他把这套歌念完。谁知他却把嘴闭上了,再也没有张开的意思。

    会议室里静静的,教职员们更没谁想开口“。

    玉旨一郎呆呆地站在那,一动不动,不知他在想什么,脸上甚至表露出一种苦相。

    还是老校长孔庆繁打破了这窘境。他向王旨一郎一呲牙说:“同事们都在等着听副校长训话,您就不必客气了。”

    ‘不,不是客气,今天不能讲。“他举起双手说,”敝人是来和诸君共同研究教育,共同办学的,所以我们来日方长,来日方长。“一边说着他竟扭头向门外走去。

    屋里人都愣在那里了。

    王一民心里在纳闷:“来日方长”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王一民在马路上一边紧走一边想。可是他想不明白,他摸不着这个日本人的底。但是有一点他是明确的:来者不善,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阵以待。这就是他今天怕迟到的主要原因。在敌人注视的地方,最好能随大流流过去,只有平时隐蔽得好,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王一民走到石头道街“白露”小吃铺的时候,时针指到七点四十五分上。这里离学校几步路,还能进去吃口早点。他一边掏出手绢擦头上的汗水,一边推开门走了进去。屋里没有几个顾客了,这时正是早点刚过,人稀客少的时候。小吃铺主人老何头戴着花镜,坐在柜台里算账。听见门响,一抬头,见是王一民,便急忙向他招手。这不是一般的打招呼,因为他一边招手一边点头,又不断地挤咕着眼睛,脸上还有一股神秘的表情。王一民忙向他走去。

    老何头先问了一句:“王先生,您吃什么?”

    “来个夹肉面包。我得快走,要上课了。”王一民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老何头,他知道这老头儿一定是有什么新闻之类的东西要告诉他。

    “好,就妥。你是得赶快到学校看看去。”老何头一边往面包里塞切好的酱牛肉,一边把脑袋探出来,悄声地说,‘你们学校不知出了什么事,警察厅的屁驴子开来一串,警察和便衣来了一群。你可得多加小心哪!这年月好人没好报哇!“王一民听着心里怦然一动,他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党、团组织和反日会的活动是不是出了毛病?尤其是团组织,最近由团省委书记刘勃直接抓,组织发展得很快,活动也比较多,是不是有什么疏忽大意的地方?想到这里,他心里非常着急。

    他一边把夹肉面包拿到手,一边对老何头说:“谢谢你。钱记账上,我得快走。”

    老何头连连点头。

    王一民顾不得再吃面包了,他走出小吃铺,把面包塞进兜里,就快步向学校奔去。

    王一民来到学校那栅栏式铁大门前,隔着门往操场一看,只见满操场站的都是学生,却不见一个老师,也没有警察和便衣。操场上的气氛和往日大不相同。往日这样六百多青年聚在操场上,只要没有列队开会,嬉笑打闹声早就飞上了天。今天却没有人大声喧闹,听不见笑语,看不见跑跳。学生们仁一堆俩一伙在窃窃私语,也有的站在那里默默无言。这一切情景都告诉王一民:真的出了事,而且是不小的事。

    出了什么事?必须赶快弄清楚。王一民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一进门就是传达室。传达室和整个学校大楼是同时修起来的,风格完全一致,都是俄国古典的建筑风格,对称、均衡,形式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整个楼是白色的,窗是绿色的,楼前是一排整齐的加拿大钻天杨,枝叶向上,一直钻过楼顶。大楼呈凹字形,当中是一片操场。

    传达室是一座俄式平房,里面有两个房间,老传达李贵和他的老伴吴素花就住在里间屋里。自从修建这座学校,李贵就来了,无论朝代怎样改换,他都不动地方。

    他是这个学校的一本活字典,所以教职员工都很敬重他,他也处处想着学校。“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日本飞机在哈尔滨上空打转,教员不来上课,学生不来上学。

    他把大铁门一锁,拎条棒子在大铁门里一站,居然没让大楼损失一砖一瓦;没让玻璃打碎一条一块。

    王一民来到一中第一个接近的人就是这位老传达。他经常和他聊天,回答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替他给早年毕业的同学写回信,有那么多人来信问候他,祝福他。

    老传达是王一民在一中发展的第一个反日会会员。他人会以后和王一民就更亲了,精神头也更足了。在很短时间内,老李贵就在伙房和勤杂人员中发展了六个反日会员,里面包括他的老伴吴素花。接着,他又在校外街道上发展了八个。他自己担任这两个反日会小组的组长,只有他一个人和王一民保持着联系。王一民对这位老人是完全信任的,正在培养他加入党组织。

    今天,王一民一进学校大门,首先就向传达室望去。只见李贵正站在玻璃窗里向他点头示意。他便一闪身进了传达室。

    李贵没和他讲话,一点头进了里屋,王一民马上跟了进去。

    里屋只有李贵的老伴吴素花,这是位山东大嫂。年轻时候流落在哈尔滨街头“缝活儿”。当时哈尔滨干这行的妇女到处都有,因为她们缝的多半是破衣烂衫,找她们缝活儿的也多半是穷人,所以又管她们叫“缝穷的”。她们走大街串小巷,无论走到哪里,人们一眼就可以认出来。因为不论年轻媳妇和小脚老太太,穿的都是带大襟的蓝褂子,下身是扎腿带的青裤子,头上还都梳着个疙瘩髻。不了解情况的人真以为她们穿的是指定的制服,梳的是规定的发式呢。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传统的习惯而已。

    李贵是个老跑腿子,一直到三十岁还没成家。那时吴素花还是个年轻姑娘,姑娘本来梳大辩,但一缝上活儿,吃上这碗饭,姑娘也得梳上疙瘩髻。她经常到一中来给学生缝活儿,地点就在传达室。每逢她来,李贵都热情帮助,为她到学生中去揽活、送活,天长日久,热情就变成了爱情,一年后就结婚了。用一句时髦的叫法,两人还是自由恋爱结婚呢。结婚后,吴素花不缝活儿了,帮助李贵看传达室。李贵不在的时候,找人、接电话、收发信件,她都能干。慢慢地学校也就承认她是正式传达了。学生管李贵叫老传达,管她叫“二传达”,两人对学校都是一样的忠心耿耿。

    当李贵领着王一民进屋的时候,吴素花正在给学校的厨师缝围裙。李贵冲着她扬扬下巴儿,吴素花会意一点头,便立刻拿着围裙到外屋去了。

    “王老师,学校出事了!”

    “什么事?”

    “礼堂里挂的那张‘康德’大相片上的两只眼睛让人抠下去了!”

    王一民听了一愣,这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李贵说的这个“康德”就是傀儡皇帝溥仪。他在粉墨“登基”的时候,将大同伪国号改为康德,有些人也就以此来称呼他了。就像称他的老祖宗福临为顺治,玄烨为康熙那样。

    “还贴上了标语。”李贵接着说道,“两条子,都是对着新来的鬼子副校长去的。”

    王一民双眉紧蹙地听着。他感到这简直像那次“纪念碑”行动的翻版,使玉旨雄一叔侄二人受到了同样的“欢迎”。但那次是经过认真讨论,周密计划以后才干的。这次呢……是不是自发的?或者还是肖光义和罗世诚两人干的?但他们俩是团员,团员要采取这样大的行动总是要经过团组织批准的,那样刘勃也会和自己商量啊,现在却一点也不知道。王一民想到这里,不由得轻轻地说了一句:“这事是谁于的呢?”

    “不知道。”老李贵摇摇头说,“要是咱们反日会想干这事,事前总得和你商量,经你点头才能干。”

    “我知道。”

    “现在他们把教职员都整到大礼堂里去了。警察厅也来了人。你快去吧,心里有个数就行,可得沉住气。”老李贵伸出大手,一把拉住王一民的手,用力攥了一下,轻声地嘱咐着。

    王一民也攥了攥他的手,点了点头,一转身从里屋走到外屋。

    吴素花正站在窗前向外看着,听见里屋门响,回头对王一民点点头,轻声说了句:“快去吧,孔校长也来了。”

    李贵忙问道:“新来的那个副校长呢?”

    吴素花摇摇头说:“还没来。”

    王一民对他们老两口点点头,一推外屋门,斜穿操场,向北面楼门走去。一进这个楼门,就是礼堂。

    王一民快步在学生中间穿行着。学生给他让开一条路,默默地看着他。在快走到楼门前的时候,他忽然发现罗世诚正直盯盯地看着他。罗世诚那大个子高出一般学生一头,自然容易看见了。王一民发现罗世诚眼睛里兴奋得直放光,嘴角上还挂着几丝笑纹。王一民又注意往他身旁一看,发现小个子肖光义也站在那里用同样兴奋的目光,同样的笑容望着他。这一来王一民全明白了,这件事还是他们俩干的!

    只不知是否经过团组织批准?是自发的盲目行动,还是有计划的行动?……王一民见他俩正在直盯盯地望着自己,便将头往正面一转,装作没看见的样子,绕过停在楼门前的五六辆摩托车,大踏步走上台阶,走进了楼门。

    15

    礼堂的大门正对楼门。大门旁站着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还有外号叫丁秃爪子的训育主任丁于,他看来的是王一民,便对两个警察点点头,警察就让王一民进去了。

    礼堂能容纳下全校师生,正面是座舞台。现在舞台上的灯全亮着,十几个警察和便衣特务在上边忙忙乱乱,不知干些什么。台下站着全校四十多名教职员。人们都往台上望着,所以谁也没注意王一民走进来。

    王一民俏悄地站在人群背后,抬头往台上望去。舞台正中挂着博仪戴着白手套,拄着洋刀的大照片。这个傀儡皇帝的腰板挺得像根棍子那样直,分发梳得溜光水滑地紧贴在头皮上。穿了一身特别设计的所谓陆军大礼服,实际是像军装又不是军装的四不像的东洋装。上衣长及膝盖,瘦得紧贴在身上。盘着两条金龙的衣领足有两寸高,紧卡在他那尖下巴上。这个金黄色的高领好像把他的脑袋固定住了,使他不能随便转脖回头。从两肩垂下两个半圆形的黄穗子,像耙子齿一样抓在肩头上。胸前是两排对称的扣子,每排七个。扣子旁挂着一个有碗口那么大的牌子,名为:大勋位蓝花大经章。这个玩意儿是在日本东京特制的,只有他这个傀儡皇帝可以佩戴。

    他腰上系着一条有四指宽的平板带子,带子上绣了四条金线。两条衣袖从袖口开始到胳膊肘那里也箍满了金线,下边是三条粗的,上边是三条细的,最上边的一条金线还顺着胳膊肘盘上去了。反正他满身都是金线和金龙。清朝的末代皇帝竟穿上了这样洋装。如果他的老祖宗努尔哈赤从墓穴里爬出来看见的话,一定会惊奇得目瞪口呆,看不明白他这不肖子孙为什么不穿黄马褂,却像怕散花的水桶一样,箍上了这么些金道道!

    这张“御照”是镶在一个大玻璃镜框里,现在头部一带的玻璃被打碎了,七裂八瓣的破玻璃把照片分割得支离破碎,只有脸部那里一点玻璃也没有了,沿着黑框眼镜的里留部分完全被挖掉了。不,说“挖掉”的还不够准确,因为干得非常干净,齐边齐沿,不大不小,连点毛边都没有,大概是用非常锋利的小刀剜下去的。

    博仪的脸上出了两个大窟窿,像死人的头盖骨一样狰狞。

    在照片的两旁挂着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吕荣惠写的一副对联,原来上下联各十六个字。现在每边只能看见上半截八个字,下半截被新贴的标语糊上了。只见上联原来的字是:新国肇建赖我邻邦下面新贴的标语是:玉旨一郎好景不长下联原来的八个字是:千秋万岁固若金汤下面新贴的标语是:叔侄二人一块灭亡王一民看完差点没笑出来。他暗暗欣赏着他这两个学生的作品,还真有点文才呢!原来的和新写的一接,另有一番讽刺意味。字迹也完全变了,这两个学生的大楷字本是学写魏碑的,现在却变成了齐边齐沿的美术字。老鬼子玉旨雄一来的时候他们赠给他八个字。现在小鬼子玉旨一郎来了他们给他翻了一番。先不论这次的行为对错,后果如何,只从这件事情本身看,两个学生还是表现得智勇双全,可亲可爱的……这时台上接连着闪了几下刺眼的白光,打断了王一民的思路。他注意看看台上,只见有两个便衣正变换着角度给挖掉眼珠的博仪照片拍照;另有一个蹬着梯子,把照相机凑近照片上的两个黑窟窿,按着快门。有两个警察,正小心翼翼地往下揭标语,标语的浆子刷得特别厚,贴得特别实,揭了半天还没揭下一个小角,还有一个警尉跑前跑后指挥着。

    mpanel(1);老校长孔庆繁站在台口右边,正用手绢擦头上的冷汗。他好像比平常又老了好几岁,那满面烟容的黄脸本就难看,这时更像遭了严霜的茄子,不但颜色不正,还添了不少褶子。

    正在孔庆繁不断出冷汗的时候,礼堂的两扇大门吱呀一声同时打开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向门口望去。只听从门外传来大皮靴踏地板声,洋刀和刀链子相撞的哗啦哗啦响声,接着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一个是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穿着崭新的警察官服,扛着警正肩章,一张溜光水滑的大白脸上毫无表情。这是警察厅的特务科长葛明礼来了,他身后跟着便衣特务秦德林和一个穿警察制服的特务警尉。秦德林被快干“拉哈油”和汽油蜇破的那层皮已经长上了,可是脸色变得红里透紫,紫里透黑,比火燎的红皮地瓜还难看。

    随着他们三个人,训育主任丁于也跟进来看了看,但是很快又悄悄地缩回去了。

    这是个非常狡猾的家伙,他知道今天这事关系重大,而葛明礼这帮恶棍加赌徒又非常难侍候,弄不好会把自己陷进去。既然他已经把校长孔庆繁请来,有他在前台顶着,自己又何必在这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出头呢。因此他就躲在后面看着了。

    葛明礼进了礼堂大门,往前走了几步站下了。他睁着一双往外鼓鼓着的大眼珠子,迅速地向台上台下扫视一遍。

    台上的警察一看他进来,就都像有人按电钮的机器人一样,立刻两脚一碰,咔的一声向他来个立正,敬礼。便衣特务也忙脱帽行礼。这是葛明礼定下的规矩。在他手下的警察、特务,哪怕是几分钟前才跟他分手,只要是换了个地方,在众人面前,他一出现,也得立即放下正干的事,对他立正敬礼,然后垂手挺立,听候吩咐。

    如果他没话说,也得等他把手一挥,才能再接着干事。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个规矩,不管是谁,哪怕是跟他在赌场里出生入死干过的拜把子弟兄,他也会抡起胳膊抽他的嘴巴子。过后没人的时候,他可以请他们喝酒,逛窑子,以此赔礼道歉,但在人前的威风半点丢不得。他手下的人对这套规矩有不少怨言,甚至骂他这是“王八屁股长疮——烂龟腚”。但是怨言归怨言,到时候还得照办。

    警察和特务们敬完了礼,那个警尉从台上小跑着下来了,他跑到葛明礼面前,又咔一声来个立正、敬礼。礼多人不怪,他们知道葛明礼就喜欢这一套。

    “报告!”警尉直挺挺站着说,‘警尉齐德荫正率领弟兄们检查现场,科长有令请面谕。“葛明礼听完这不伦不类的报告以后,并没有发什么令。他眼皮翻了几翻,忽然对着面前的警尉喊了一声口令:“向前两步走!”

    警尉齐德荫本来就站得离他很近,这时咋咋向前迈了两步,几乎要和葛明礼碰鼻子了。齐德荫虽然还是直挺挺站着,但是已经不知所措,他完全慌神了,心怦怦直跳。他不知道葛明礼要干什么?抡巴掌打耳光也不用这么近哪,除非是张嘴咬鼻子……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耳边传来葛明礼非常小声的问话:“快告诉我,哪位是主席顾问官玉旨雄一的侄子,玉旨一郎副校长?我好先去晋见。”

    齐德荫一听是问这个,怦怦乱跳的心才落了底,他忙小声回答道:“我也怕失礼,一来就问过了,他老人家还没来。”齐德荫平常管地位高的人都叫“他老人家”。

    不问年纪大小,只问地位高低。

    葛明礼听完稍稍点点头。

    葛明礼点完头齐德荫也不敢走。

    葛明礼一皱眉,又喊了一声:“向后转。”

    因为距离太近,喊口令喷出的唾沫星子喷了齐德荫一脸,但他不敢擦,忙把右脚向后一撤,来了个向后转。

    “跑步走!”

    齐德荫端起胳膊向前就跑,正在他弄不明白往哪里跑的时候,后边又传来葛明礼的喊声:“回原地,继续检查现场!”

    齐德荫这才往台上跑去。

    葛明礼这时才迈开大步,先走到台口前,往台上看看,台上被挖掉双眼的照片和两条标语使他心烦意乱。“欢迎”玉旨雄一那件大案子还没破,现在他侄子来又“欢迎”上了。真是火上浇油,净在节骨眼上给他上眼药。他想到这里,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猛回过身来,怒冲冲望着四十多位教职员说:“你们都是打什么家伙的?”

    没有人答话。

    这时警尉齐德荫又从台上跑下来,立正敬礼报告说:“报告,他们都是这个学校的教职员,我让他们在这里集合。学生都集合在操场上待命。”

    葛明礼微微一点头,向齐德荫一挥手,齐德荫又敬了个礼,转身跑回台上。

    葛明礼又面对大家说:“这么说你们都是耍笔杆的,吃粉笔面子的了。你们认识敝人不?”

    仍然没人答话。

    葛明礼把眼睛一瞪说:“你们校长来没来?”

    从葛明礼一进来孔庆繁就注意看着他,孔庆繁不认识他。但从那警正肩章和那气势汹汹的架子,他知道这家伙有来头。凭着他那一双看遍人间事的眼睛和老于世故的经验,他感到这个披着一身黄虎皮的家伙满身市侩气,这类人最不好惹。他们对读书人和长者也极不尊重,越在大庭广众之中越逞威风。如果当着这么些教师的面侮辱自己一番,岂不要传遍教育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所以他在台口上就尽量往台边上靠,他真想躲进后台去,叫也不出来。但是这案子太大了,自己身为一校之长,事事都首当其冲,弄不好不但校长保不住,脑袋都可能和脖子脱离关系。眼前这个家伙大概就是管这类案子的,自己如果躲起来,惹翻了他,说不定就要吃大亏,这……正在他胡思乱想,犹疑不决的时候,台下叫上校长了。他浑身一颤,向台下望去。

    台下教职员的眼睛都向他这边看,葛明礼也一回头,看见了他。他知道再不出去不行了,便提心吊胆地走了出去。

    葛明礼上下打量着孔庆繁。他一搭眼,也就把这个糟老头子看明白了。当孔庆繁顺着边幕的台阶往台下走的时候,葛明礼冷冷一笑说:“怎么走这么慢?是不是烟瘾没过足啊?”

    孔庆繁身上一抖,猛然站住了,他曾想到可能受侮辱,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轻易,第一句话就像巴掌一样打在脸上,他站在那里,直愣愣地看着葛明礼。

    葛明礼又冷冷一笑说:“怎么的?不认识呀?”他收回笑容,把头一扬,高声说道,“敝人是皇帝陛下警察官,警察厅警正衔特务科长葛明礼。”

    葛明礼的恶名早已传遍哈尔滨市,谁都知道这个无恶不作的地痞流氓加赌徒是如何心黑手狠,所以他的名字刚一出口,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压低了的惊讶声和议论声。声音虽小,架不住人多,也响成了一片。

    葛明礼为自己这威名远震而得意地向人群里瞥了一眼,又转头向孔庆繁望去。

    孔庆繁当然也和大家一样受了震动,他知道今天遇上了个混世魔王,碰上了个太岁。但是他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坎坷道路,经过了好多阵仗,他知道这时候既无退路,又无援兵,只有硬着头皮顶上去,胜败如何,见机行事吧。于是他把心一横,又向前走了几步,对着葛明礼点点头说:“葛警正的大名早已传遍滨江,今日相会,真是三生有幸了。老朽也自我引荐一下。敝姓孔,名庆繁,字从简,号适中。祖籍山东曲阜人,继先人之遗业,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现为荐任官,哈尔滨市第一两级中学校长。”说完他又点了点头。

    葛明礼听完嘴角微微一撇说:“啊,你这一大套比我那一套还长啊!可我听了半天也就‘荐任官’和‘校长’这五个字还顶点用。也真难为你,熬了大半辈子才混上个校长当。”说到这里他往孔庆繁身旁挪了挪,声音放低了些,甚至有些亲切感地说,“可你知道不知道,这回怕要连这校长也当到头了!老伙计,这案子可非同小可呀,这要是破不了,你这校长可就犯了,犯了……”他用手摸着他那光秃秃的肥脖子想词,忽然他用手一指博仪那挖眼像说,“犯了欺君之罪!对,犯了欺君之罪是要祸灭九族的!老伙计,你是一校之长,什么事你都能知道,你快点说吧,这案子是谁干的?”

    葛明礼这最后一句话才出口,孔庆繁几乎吓得跳起来,他忙喊道,“哎呀,葛警正,我、我、我怎么能知道呢……我……”

    葛明礼一挥手,他甚至笑了笑说:“先别急。我知道你就是知道也不能当这么些人说出来。这样吧,从现在起你跟我们一起破案吧。你家里有电话没有?”

    孔庆繁紧张地点点头。

    “好,你一会儿往家里挂个电话,让家里把行李送来。”

    孔庆繁吓得连罗锅都神直了,他睁大了眼睛探着脖子问道:“干,干什么?”

    葛明礼又轻轻一笑说:“干什么?搬这里来住,好参加破案。”

    “不、不。”孔庆繁紧摇着脑袋说,“我年纪大了,搬这来有许多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葛明礼一瞪眼睛说,“总比让你蹲监狱强多了!”忽然他又点点头说,“啊,我明白了,你是怕没地方过瘾吧?那好办,让家里把烟枪拎来,烟盘子也端来,犯了瘾你就抽,我特别准许的。”

    “我,这……”孔庆繁那挂满烟容的黄脸本来不容易变色,这时竟也涨得通红。

    他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这是怎么了?还害怕呀?”葛明礼又一挥手说,“不用怕,什么事有葛某人的特许,就放心大胆地干吧。你就是抱着烟枪躺在学校大门口抽也没人敢管你了。”

    葛明礼和孔庆繁这场对话在教职员中不断引起反响,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失声而笑,有人忍不住发了议论。声音越来越大,在葛明礼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声音更大了。引得葛明礼转过身来看了半天。可是声音并没有立刻停下来。葛明礼一皱眉,向前走了几步,面对大家,忽然一张大嘴,拉长声音喊了一声,“立正!”

    他这声口令喊的不但声音大,而且里面充满了杀气。但是反映可不灵敏。脚板移动的声音乱七八糟。有的马上就立正了,有的犹豫了一下才变个姿势,有的干脆就原样没动,而且后者还占大多数。

    葛明礼一紧鼻子,哼了一声说:“怎么回事?你们是他妈不会,还是有意跟老子作对!我明告诉你们,所有在这个学校里会喘气的家伙,都是这项案件的嫌疑犯!”

    说到这他一伸手指着大家说,‘在所有嫌疑犯里,你们,这帮耍笔杆的更是特别重要,是重要嫌疑犯。所以,本警正现在正式宣布:明天早晨你们都把行李卷扛来,给我在这大屋子里打地铺,咱们就比试比试谁能治住谁!“他这话还没住口,四十多位教职员立刻嗡嗡上了。

    一直在注意形势发展的王一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立刻开了头一炮。他站在人群后面高声问道:“为什么让我们搬来2这是非法的监禁,我们抗议!”

    他这短短的话语就像往汽油桶里扔了一团火一样,立即燃烧起来了。人群中的嗡嗡声骤然增大,几个教职员中的共产党员和反日会员也立即高声喊起来:“对,我们抗议,抗议非法监禁!”

    “我们不受警察厅管辖,你没权对我们发号施令!”

    “这是王道还是霸道……”

    “我们要联合教育界所有的同事……”

    几乎所有的人都跟着喊起来。

    葛明礼那张大白脸气得白里透青,眼珠子鼓鼓的,他在赌场上发疯的劲头又上来了。只见他一咬牙,先是一把抓下大盖帽子,叭一声摔在地上,又拽住自己的衣领子,用力一扯,两个铜扣飞走了,衣领撕开了。接着便抓住挎在腰上的洋刀把,用力一拉,洋刀出了鞘。他举起刀向台上的鹰犬一挥,扯着大喇叭筒嗓子,先喊了句日本话“阿兹马雷”!接着又用中国话喊了声“集合”!

    台上以警尉齐德荫为首的警察、特务已经拉好了架子,这时随着他的喊声,立刻噔噔噔地跑下来。他们不用指挥,都仿照葛明礼的样子,警察拔出洋刀,便衣特务拽出手枪,一字排开面对面站在教职员面前,枪口对准了这群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

    这时,葛明礼向前走了两步,举起洋刀,张开大嘴,刚要破口大骂,忽然从礼堂外边传来一片嘈杂的喊声,喊声又伴着一片急骤奔跑的脚步声,好像千百人在冲锋。葛明礼一愣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忙转过秃头向礼堂大门望去。所有的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向一个方向看着。

    礼堂里面反倒静下来了。

    礼堂外的喊声和脚步声仍然不断地响着。

    礼堂的门开了,一个把门的警察冲进来,他向葛明礼敬了一个礼喊道:“报告,集合在操场上的学生都一窝蜂地喊着、叫着跑回来了。他们在往教室跑。”

    “谁,谁下的命令?”葛明礼直着嗓子问道。

    “不知道。”

    “报告。”警尉齐德荫站出来一边敬礼一边说,“我命令学生听我指挥,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大楼。这,这是要造反了!”

    “去!”葛明礼用洋刀一指齐德荫说,“立即打电话给金厅长,调警察大队,包围学校!再报告日本宪兵队,请他们赶快出兵,越快越好!还有,要找出是谁让学生回来的,立刻抓来见我!”

    葛明礼话音刚落,还没等齐德荫立正敬礼称是,忽然从外面传来一声喊叫:“不用抓,我来了!”

    随着喊声,玉旨一郎走了进来。他一只手提着中国毛蓝布长衫的下襟,迈着快步,向葛明礼一直走来。他站在葛明礼面前,昂着头,用纯熟的中国话大声说道:“是我让学生回教室的。学校有学校的秩序,不准任何人越过学校下命令!”

    已经红了眼睛的葛明礼,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样胆大包天的“满洲国人”,敢在他面前抖威风。他上下打量一下这个微微有些驼背的大个于,望着他那圆脸、圆鼻子头、厚嘴唇,狰狞地一笑说:“好小子,真想不到能从井底下跳出你这么个蛤蟆来,你这真是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我……”随着这个我字,他的大巴掌抢了起来。

    葛明礼打人技术十分高超,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准备动作。鸟雀起飞的时候还要蹲蹲腿,葛明礼打人之前连胳膊都不用弯一下,抡起来就打,打得又准又狠。

    “啪”的一声,玉旨一郎左脸挨了一巴掌,又“啪”的一声,右脸挨了一下子。

    玉旨一郎万没料到会有人毫不客气地打他这个日本人的耳光子,其惊讶的程度远甚于方才面对着他的葛明礼。但是他没有像葛明礼那样叫喊,当他挨完了第二巴掌的时候,他已经不动声色,暗暗地运足了力气。

    葛明礼的第三巴掌又向玉旨一郎的左脸抢过来。这真用得上说时迟那时快这句老话了。只见玉旨一郎一抬右手,一把抓住了葛明礼的右手腕子,又一抬右脚,正踢在葛明礼的左手腕子上,大洋刀嘈的一声飞出去了。紧接着玉旨一郎又往前跨了一步,用左手拽住葛明礼腰上系的宽皮带,身子往下一蹲,左肩顶住葛明礼的肚子,猛往起一站,身材高大的葛明礼就被他扛起来了。接着,玉旨一郎拽着皮带的左手又往前边用力一拉,扛着葛明礼的左肩膀用力往前一抖。可倒好,那么大个葛明礼被抛出去有三米远。就像从高空中抛下一个沉重的布袋一样,咕咚一声,仰面朝天地被摔在地板上,他四肢伸开,形成一个大字,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

    葛明礼从当上特务科长以来,打人还没遇见过还手的,从来都是打到他不愿打时为止。今天正在他气满胸膛的时候,抓住了一个撒气和逞淫威的对象,本要往死里打的,哪知方打两巴掌,就被人家抓住了。他光想打人,根本没想到会被人抓住,所以一下子就愣住了。而玉旨一郎又恰恰运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道理,使出了日本武士道所特有的柔道摔人法,在葛明礼还没醒过腔来的时候,他已疾如闪电地做完了抓、背、摔的全部动作,做得迅疾麻利快,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连葛明礼那群喽啰们也都没反过劲来。等到葛明礼被摔在地上,伸腿瞪眼一动不动时,他们才觉出大事不好,警察举起了洋刀,特务们端着枪,一齐喊叫着向玉旨一郎奔过来:”抓凶手哇!““抓反满抗日的暴徒哇!”

    “抓住他!给科长报仇雪恨哪!”

    “不要开枪,抓活的呀!要千刀万剐呀!”

    警察特务们狂喊着向王旨一郎逼近。玉旨一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拧眉立目直望着眼前这群向他围过来的人……

    这时,一直在作壁上观的一中校长孔庆繁挺不住了。当葛明礼打玉旨一郎的时候,他心里暗暗高兴,他有意不出去说破被打的是什么人,他知道葛明礼打得越狠欠下的债就越重,说不定会一下子把他这特务科长都打飞了,那才解他心头之恨呢。

    后来玉旨一郎又把葛明礼扛起来,他心里更高兴了……但现在他可不能再不吱声了,如果这洋刀真要砍在这位太上皇身上,那他就要倒大霉了。所以他忙振作一下精神,挺了挺腰板,运足了他所有能运用上的气力,直着脖子喊道:“快住手,停下!”

    他那上了年纪又吸大烟的嗓子本来有些嘶哑,这时再用尽力气一喊,声音不但是劈裂的,而且当最后的长声往上一挑的时候,竟发出一种尖叫的啸声,听了令人毛骨惊然,产生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奇异效果。那群举刀端枪的家伙惊得浑身一抖,立即回头向他这边张望。而他自己也反作用于这声嘶鸣了,竟能在没过大烟瘾的情况下迈着大步走过来,举着一只手对这群警察特务喊道:“还不收回你们的武器!你们知道对面站着的这位友邦英雄是谁吗?”他一指挺立不动的玉旨一郎说,“这位就是敝校的新任副校长,堂堂的玉旨—郎阁下!”

    这句话简直就像伴随着地震而来的轰鸣一样。那群警察、特务先是愣了一下,接着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发出一阵惊奇的嘘声,洋刀和手枪都耷拉下来了,转过身来不知所措地望着一直昂然挺立在那里的玉旨一郎。

    玉旨一郎开了口:“对,敝人就是玉旨一郎。”他迅速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一抬手扔到地上说,“这是我的名片,拿回去告诉你们的厅长,说这里发生的一切都由敝人办理,我将直接报告我的叔父玉旨雄一。”接着他又一指躺在地板上的葛明礼说,“快把他抬走,别让一具死尸弄脏了学校这块圣洁的地方!”

    警察和特务们面面相觑。特务秦德林领头往葛明礼身前跑,好几个人跟过去。

    警尉齐德荫忙拣起玉旨一郎扔在地上的名片,低头审视。

    这时,秦德林几个人半跪在葛明礼身旁,抱着他的脑袋,如丧考批般地嚎叫起来:“葛警正!葛科长!科长哥哥!你醒醒呀!醒醒呀!”

    秦德林这一叫,那几个人也跟着嚎起来,葛明礼竟在这片哀嚎声中长出了一口气,接着手脚也活动起来了。这一来嚎叫得更有劲了……

    “住声!住声!”玉旨一郎大步走过去,一连声地断喝着。

    嚎声止住了。葛明礼睁开了往外鼓鼓着的双眼,他一见玉旨一郎站在面前,便呲牙咧嘴,咬牙切齿地挣扎着要起来。

    秦德林忙趴在他耳边急切地说:“科长哥哥,忍忍吧,这位就是玉旨一郎阁下,我们整错了!”

    葛明礼一听浑身猛然一抽,眼睛一翻,脖子一挺,又昏过去了。秦德林等忙又叫起来。这回他们不敢放声大叫,只好压低声音呼唤。

    那个拿着名片的齐德荫走了过来,他站在玉旨一郎身旁,双脚一并,敬了一个举手礼说:“报告,玉旨一郎阁下,我们的检查还没有完。”他回手一指舞台说,“那上贴着侮辱和谩骂您的标语,还有被损坏的皇帝陛下的御照,我们还要仔细检查。”

    玉旨一郎随着他的手指处往舞台上走去。齐德荫紧紧跟在后面。

    秦德林等人一见玉旨一郎离开他们,便又都扯着嗓子嚎起来,他们围着葛明礼又晃脑袋又揪耳朵又掐人中,一顿神巴又把葛明礼叫醒了……

    玉旨一郎在舞台上看了一圈,又走了回来。这会儿,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谁也不知道那骂他“好景不长”和叔侄“一块灭亡”的标语,会把他刺激到什么程度。

    大家担心他很可能立即把脸一变,和葛明礼消除误会,搞个日伪合流,然后一齐向教职员和学生猛扑过去……这样的担心是合乎实际的,因为他们终究是利害一致呀!

    大家都在直盯盯地看着玉旨一郎,连葛明礼也推开挡住他视线的人,向玉旨一郎盯视着。礼堂里一霎时像断了人烟一样静。

    玉旨一郎静静地站在那里,他像是很激动,又像是很不安。奇怪的是在他脸上竟看不出愤怒的表情。这个日本人,他在想什么呢2又隔了一会儿,玉旨一郎才开口说道:“诸君,你们为什么这样盯着我呢?大概你们以为我看完标语以后一定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吧?或者还想看看我拿出方才那武士道精神大打一场吧。诸君如果真是那样想,那就错了。和诸君说句心里话,从我一踏上贵国的国土,我就是准备挨骂的。我了解中国人——现在应该叫‘满洲国’人了。因为我父亲是研究中国教育学的学者,我在继续他的研究,我从小就读中国书,我是懂得你们的。所以我对这里发生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也不使我气恼。我只希望这阵阴云很快过去,让我们在晴朗的天空下尽我们的职责吧。”说到这里,他一指身旁的齐德荫说,“你们在这里只会扩大这块阴云。我方才已经说过了,发生的事情都由我管。请你们赶快离开这里。没有我的许可,不许你们迈进学校大门一步,请吧。”

    齐德荫不敢立即应声,他忙向葛明礼望去。

    葛明礼也没张嘴,他挣扎着要站起来。秦德林等忙架着他往起站。

    玉旨一郎一皱眉,提高了声音说:“怎么,没听见吗?”

    齐德荫忙一挺胸脯说:“听见了,阁下。”

    “听见了为什么还不快走?走!”玉旨一郎后面这个“走”字是喊出来的,特别响。

    这声喊把齐德荫吓了一跳,玉旨一郎摔人的手段他亲眼看见了。他顾不得再等葛明礼下令,忙对玉旨一郎敬了个礼,说声“是”,又对身旁的警察、特务一挥手,也说了声“走”,便头也不回地向外奔去。

    这时秦德林等人也害怕了,也没问葛明礼,架着他就向外走。但刚走到门口,葛明礼突然站住了,他对秦德林轻声说了句:“扶我回去!”

    秦德林等不知他要于什么,又不敢多问,“只好战战兢兢地把他架回来。

    礼堂里所有的人都不知他还要干什么。都在直望着他。

    玉旨一郎有所警惕地站在那里。

    葛明礼被搀扶着站在玉旨一郎面前。他被架着的两只胳膊不断扭动起来。秦德林等觉出他的用意,忙撤回架着他的胳膊。葛明礼摇晃了两下,当他努力站稳脚跟以后,竟对着玉旨一郎一抬手,在那光光的大秃头上行了一个举手礼,然后声音发颤地说道:“请阁下息怒,高抬贵手原谅敝人有眼无珠,侵犯了贵体。请不要向玉旨雄一主席顾问官报告敝人的鲁莽行为,改日敝人一定设宴为您压惊。中国有句话叫不打不成交,敝人要高攀一下……”

    “不要说了。”玉旨一郎一挥手说,“赶快走吧,在我不叫你的时候请你不要来找我。”

    葛明礼眨眨眼睛,忙点头说:“是,是。”

    秦德林等见他摇晃着要转身,忙来架住他。

    正这时,校长孔庆繁又开了腔:“葛科长,请留步。”

    葛明礼又站住了,困惑地望着这个不在他眼下的老孔头。

    “您不是有命令吗?”孔庆繁慢条斯理地说,“让我和诸位教职员明天都把行李卷搬来,住到学校受审,不知还搬不搬来?”

    这个久经沧桑的老头看准了有利时机,在葛明礼已经被烧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又给他加上一把火。这下子所有的教职员立刻都跟着喊起来:“你不是让我们都在地板上搭地铺吗?”

    “你不是说我们这帮耍笔杆的都是重要嫌疑犯吗?”

    在一片喊声中葛明礼的大白脸涨得通红。他这号汉奸的特点就是:在日本人面前你让他下跪,骂他、打他,他都认为是理当如此,从来不觉得可耻;而在中国人——尤其是他认为比他低下的中国人面前,有人顶撞他一句他都觉得丢了面子,甚至可以为此而大打出手。现在这些根本不在他话下的穷教员竟对他群起而攻之,他怎能不脸红,怎能不气恼。他嘴唇抖动地望着玉旨一郎,像要张口乞求这个主子为他做主。

    玉旨一郎根本没有理睬他,对着教职员举起双手,大声说道:“请诸位静一静,静一静。”

    玉旨一郎等人静下来以后说:“诸位同仁,我们哈尔滨第一中学是学生读书的地方,不是警察厅的特务机关,更不是监狱。诸君是受尊敬的师长,教好学生是诸君的天职。请诸君马上回去上课。”说到这里,他把手向门外一伸说,“诸位请吧。”

    教职员立刻活跃起来,大家一齐向门外走去。人们从葛明礼的身旁挤过去,葛明礼的脸由红转白,由白转青,眼泪在他眼眶里转,他连忙闭上了眼睛。

    校长孔庆繁也向玉旨一郎点点头,转身走了。这个老头竟也能大踏步向外走去。

    多少年来他还从没有这样兴奋过。他太欣赏今天自己的表现了,简直是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这将成为他永久的话题,最精彩的保留节目。

    王一民也随着大家走出了礼堂,他在集中全力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玉旨一郎到底是什么人?对他今天的表现得怎么理解?他是真的关心教育,站在教职员这一边?还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戴着一副假面具在表演怀柔政策?如果后者是真的,那就是遇上一个非常危险的对手了。这时,他忽然想到有一个可疑点:当大家走出礼堂时,玉旨一郎和葛明礼却没有出来,他们是不是在互相交底?他想,必须马上向上级汇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手机用户访问:m.hebao.la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